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复旦名师剪影(文理卷)
作者:
复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复旦大学老教授协会 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
定价:
60 元
页数:
455页
ISBN:
978-7-309-10013-6/K.440
字数:
47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以“人”为本,叙说复旦
       ——序《复旦名师剪影》
       杨玉良
      
       《复旦名师剪影》编辑出版了,真是可喜可贺!
         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先贤们的叙述道出了大学的本质属性,即,道德、学问、大师和学生;同时,也使我们思考究竟应该如何来言说大学。
         遗憾的是,近年来,有这样一种让人既恨又难以摆脱的倾向,即,各个学校均在各种场合列出了对本校有利的各类数据来叙说自己的学校。我也十分清楚,这样的定量叙述对有关部门还是很有效的,通常可以为自己学校换取诸多的实际利益。但是,我们常常忘记大学里的“人”,即,教师和学生。或许,这是当今对大学的叙说存在的一大问题。这种见“物”或是见“数”而不见“人”的大学叙说方式是极具危害性的:它使得大学不如以前那样得到推崇,因为就“物”而言,大学确实没有太多值得羡慕的;它使得学校精神衰落,学术与利益结盟,使得其中的“人”也滋长物欲,一旦物欲未能得到满足,就大呼小叫地抱怨;它也使得学生的求学目的变得更加功利,而“物”化了的大学本身也对学生施加了功利性的暗示;它更使得作为大学里的“人”的教师和学生的尊严受到严重的伤害,使得大家对大学教授、学生乃至校长的批评变得粗鲁、野蛮,有时甚至毫无理性可言;……恰如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所言,“现在对大学的论述并不理想,导致我们拼命在上面涂鸦,导致我们没有精神家园。所以我想,要用什么方法让大家觉得现在的大学仍然值得期待。”
         当然,大学的叙述方法可以是多样化的,但我认为,对大学里的“人”展开充分的叙说应该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就复旦大学而言,是复旦人创造了复旦的历史,也创造了复旦的精神和传统;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使复旦的未来更加辉煌,是我们后辈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提议编写《复旦名师剪影》,向复旦的教师尤其是学生讲述复旦名师的故事,并以此培养我们新一代的复旦学人。这里用“故事”二字有我的考虑:一是因为“故事”要比“校史展览”更加细致、具体,更加鲜活,也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学术活动;二是因为我相信“大学需要故事,有故事的大学才有魅力!”
         我深感欣慰,我的提议得到了学校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教授协会”和“党委宣传部”等单位的积极响应,他们组成了编委会,汇聚了一批老同志开展辛苦的编写工作。读着这些书稿,这些老师的金色的名字一个个在我眼前闪过,所写的复旦名师的生动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我由衷地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复旦所以有今天的辉煌,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名师良师辈出,数以千百计。他们有的是杰出的教育家,有的是杰出的医学教学家,有的是科学家、学问渊博造诣精深的学者和文林的俊杰。他们忠诚于教育事业,在教学科研和医学教育的岗位上,燃烧自己,鞠育英才;他们在各自的科学和学术领域中开拓进取,引领风骚!他们的名字像一颗颗亮丽的星星闪耀在复旦的天幕上,镶嵌在共和国的科学、医学和学术史册中。这些闪光的名字是马相伯、颜福庆……他们一个个名字就是一座座学术的丰碑!我们要感谢复旦和上医的先贤,他们筚路蓝缕,艰苦创业,使复旦有了今天!我们这些名师良师,不仅创造了卓越业绩,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传世的风范。
         编委会将书名取为《复旦名师剪影》,我觉得非常恰当。既然称谓《剪影》,表明我们并不企图去勾画一个人的全貌,而只是对真实的人和事从某个视角进行投影;因为是《剪影》,其“投影”的视角完全由作者来选定,所以其不能被看作是一个人的传记;由于选取的投影的视角不同,故事的叙述也多彩纷呈,同一个人在不同视角下也显现出不同的风采。
         或许有人会担心作者的叙述可能会因其主观看法而产生一定的“扭曲”或“夸大”。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独特的视角确实会产生对人和事的独特的叙述,但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复旦学者应有形象的一种期待和“塑造”。同时,每一位作者均有自己独特的文风和叙事风格,对此也没有必要强求统一。或许,这样的方式叙述的故事才更易被大家所乐于传诵,并形成对复旦人的独特的记忆。
         既然称谓《剪影》,我们也并非企图去对一个人作一个“鉴定”。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完人”不是确定编写对象的要素。人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对人的评价也会因人而异,所以“舆论一律”也不是选择的依据;编委会看重的是编写对象所创造的业绩和浸渍在业绩中的精神。本着这个原则,编委们既不回避编写对象的独特个性,也不故意“拔高”或“贬低”对象的某些方面,而更注重将一个真实的、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名师形象呈现给大家。
         现在,《剪影》已经编写完成而即将出版,我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相信它将成为我们复旦人的教材。我相信我们复旦的青年教师和莘莘学子,在细读这本书后将会发现,复旦人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复旦人?复旦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价值,建立怎样的人生坐标?我希望复旦的青年朋友们深思之、慎抉之,践行之。让我们沿着前辈的足迹,把复旦发展得更好。
       我深知,编委会成员为《剪影》的编辑出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在此,我要代表学校对本书的主编、编委、老同志们和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复旦将牢记你们的贡献,并将此项事业不断地延续下去。
         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编辑提供的支持!
         是为序。
      
       2013年9月22日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以“人”为本,叙说复旦——序《复旦名师剪影》 杨玉良
       序 陈至立
       一老南天身是史——记爱国老人、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 鄂基瑞
       私立复旦大学奠基人李登辉 钱益民
       雨湿神州望故乡——记民主革命先驱、教育家于右任 许有成
       “红透专深”的标杆——记陈望道先生 宗廷虎
       中国人类学的奠基人——记吴定良教授 吴融酉 夏元敏
       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纪念陈建功导师 任福尧
       恂恂仁者狂狷性细照隅隙求是风——记郭绍虞先生 蒋凡
       但酬光与热,哪计利和名——记朱东润先生 陈尚君 仇鹿鸣
       陈子展先生教我搞研究 汤漳平
       春风中的烈焰——记历史学家周予同教授 廖梅
       坚持真理诲人不倦——周谷城先生学术研究、教书育人故事 李春元
       垦荒者的足印——耿淡如先生二三事 张广智
       勤奋治学真诚待人——追思谢六逸先生 姚福申
       文章道德照耀儒林——忆王蘧常教授 李定生
       外文系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回忆伍蠡甫教授 袁晚禾
       我国现代语言学大师——忆张世禄先生 乐秀拔
       高山仰止德耀文林——纪念苏步青教授 陆士清
       文坛、讲坛、艺坛皆蜚声——难忘赵景深先生 苏兴良
       严谨治学问悉心育学生——忆恩师全增嘏先生 黄颂杰
       数学系主任的积分方程——记陈传璋教授 侯宗义 张万国 程晋
       科学业绩山高水长——纪念著名动物学家张孟闻教授 王钱国忠
       一位化学家的人文情怀——纪念顾翼东教授110周年诞辰 谢高阳
       跟蒋天枢先生读书 邵毅平
       20世纪最有才气的中国文学史家——记刘大杰先生 陈尚君
       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记梅汝璈教授 王尧基
       披荆斩棘播经典——怀念漆琪生教授 陶增衍
       “憨劲”的传承——怀念严志弦教授 张华麟
       求真求是的一代哲人——忆胡曲园教授 金邦秋
       百岁华诞出奇迹——记从副校长岗位退下后的蔡尚思 傅德华
       中国海洋学高等教育的开创者——记薛芬教授 薛碚华
       目录远去的回声:聆听“鸣老”之鸣
       ——植物病理、病毒学家王鸣歧的故事 陈永青
       神经解剖学先驱者——记卢于道教授 唐仲良
       学者痕迹——忆林同济先生 林骧华
       我的导师徐燕谋先生 陆谷孙
       传奇教授葛传椝 毛荣贵
       “平民系主任”王福山的物理学生涯 林溪波
       回忆师从朱伯康先生的日子 施正康
       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忆严北溟教授 李继宗
       让马列主义哲学薪火相传
       ——陈珪如教授翻译、传授马列哲学著作纪实 金邦秋
       现代人口学倡导人之一——忆吴斐丹先生 尹伯成
       坚持上基础课的教授——怀念周同庆先生 郑帆
       我的恩师杨岂深教授 孙建
       谈家桢星——记谈家桢教授 朱江燕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怀念我的老师季龙(谭其骧)先生 周振鹤
       高烧红烛照残篇——忆杨烈先生 张介眉
       “我更像一个旧文人”——缅怀敬爱的吴征铠先生 念秋
       “我乐趣所在——讲台、实验室”——记吴浩青教授 吴平
       以图载史以身育人——记舒宗侨教授 韩学玮
       一树独先天下春——怀念敬爱的王中教授 居欣如
       父亲卢鹤绂的一生 卢永亮
       从希望的田野上开始——纪念父亲李振麟 李南田
       贾植芳先生的学术人生 张业松 段怀清
       博闻强识慧眼独具——忆鲍正鹄先生 鄂基瑞
       语言学家胡裕树 戴耀晶
       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出路
       ——忆蒋学模教授二三事 王克忠
       乐育英才的法语名师——忆林秀清教授 朱静
       经济学家的平凡一生——纪念父亲宋承先 宋慧毅
       “我、爱、中、国”——记谢希德教授 王增藩
       正直仁厚的长者——同忆朱京先生蔡显鄂孔德俊郑成法 项一非
       美学大师的如鼎人生——忆蒋孔阳先生 鄂之华
       毕生精力献给大学英语教育事业——纪念董亚芬教授 李荫华
       一个发光的名字——追忆蔡祖泉教授 陆士清
       谷超豪的数学王国 王增藩
       留学归来奉献青春——怀念周介湘先生 马礼敦 朱裕贞
       光学在复旦——深切怀念章志鸣先生 应萱同 王文澄 孙迭篪 陈惠芬
       我崇敬的师长——怀念华中一先生 顾树棠
       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开拓者
       ——记郑绍濂教授 骆品亮 傅烨 华宏鸣 桑赓陶
       治学严谨正气浩然——怀念丁淦林老师 张骏德
       用生命拼搏在教坛科苑——记邓景发院士 王新民
       教授的风采与魅力——我的导师陆国强先生 王颖
       他在讲台站了半个世纪——怀念我的导师金重远 赵庆寺
       培栽桃李恒心永志——忆章培恒教授 乐秀拔
       复旦的“中国芯”——怀念叶仰林教授 张国权 顾树棠 章倩苓
       用武之地在我的祖国——记郑祖康教授 袁晓君
       后记 王小林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