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东亚文明:共振与更生
作者:
胡令远 徐静波 庞志春 主编
定价:
45 元
页数:
354页
ISBN:
978-7-309-10206-2/K.460
字数:
32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丛书序
      
       在冷战结束、世界新格局逐渐形成的今天,我国的现代化事业也进入到关键阶段。在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审时度势,拓展思维空间,立足国情,博采众长,是使我国在不远的未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条件,也是我们一代学人的历史责任。
       目前,世界范围内在区域性冲突加剧的同时,区域性的合作也进一步加强。我国与日本同处东亚,互为周边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对双方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战后日本崛起于亚洲和世界,成功地在短期内实现了现代化,更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和研究的广阔空间。基于此,我校经数年筹策,于1990年正式成立了日本研究中心。目的在于深入研究日本现代化的过程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提供借鉴;另通过对日本政治、经济、历史、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研究,以求进一步加深对日本的理解,深化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关系,扩大双边多领域的合作。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希望这套凝聚着中日两国学者智慧结晶的丛书,能够成为我国中日比较研究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在《日本研究丛书》出版之际,对给予我们这项工作以多方关照支持的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及中外有关朋友,谨致诚挚的谢忱。
       是为序。
      
       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
       理事长 郑励志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丛书序 郑励志
       
       东亚文明: 总论·通观 
      
       我对“日本学”研究的思考 严绍璗
       东亚文化圈的共通性要素
       ——地理·人种·文字·思想和文化等诸要素的试析 张 翔 
       东亚社会的文明基石 
       ——汉字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吕 静 
       东亚价值观的现代探寻 郭洁敏 
       关于日本亚洲主义形成过程与流派的思考 盛邦和 
       “汉字文化圈”的构思 [日] 彭佳红 
      
       东亚文明与“东亚共同体” 
      
       试论建构“东亚共同体”的思想文化基础
       ——从历史启迪与未来追求的视角 赵建民 
       东亚共同体建构的文化前提 艾 菁 胡令远 
       东亚共同体的文化基盘 李广民 秦 英 
       东亚共同体构建的文化困境 郭冬梅 
       “东亚共同体”与“历史认识问题”
       ——以中日关系为中心 洪伟民 
      
       东亚文明(一): 历史·人物 
      
       黄遵宪《日本国志》的编纂与明治前期的日本汉学家 刘雨珍 
       从盛宣怀《东游日记》看世纪的中日关系 彭 曦 
       日记中的郑孝胥东瀛外交生涯 李振声 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趣味” [日] 渡边晴夫 
      
       东亚文明(二): 思想·文化 
      
       古代日本汉诗的成立
       ——东亚独立天子国家与汉字文化 [日] 辰巳正明 
       《国家的品格》所论述的日本文化的实像与虚像 徐静波 
       论韩国与日本文化机质的不同特色 潘畅和 
       “日剧”、“韩流”与当代中国 吴咏梅 
      
       东亚文明(三): 文学·语言 
      
       韓中夢字類小説中的夢幻與仙界描寫 [韩] 崔溶澈 
       “《蒙求》力”广论 王晓平 
       层次性情态论学说的形成及其局限性
       ——兼论尾上圭介的主语和谓语学说 徐一平 
       日语基本形容词的语法化 黄小丽 
      
       余论: 东西文明之间 
      
       东西方社会变动的共时性: 西学传入中国的基本前提 冯 玮 
       英语圈中的古代东亚研究
       ——后民族主义的可能性 [美] Jason WEBB 
       书籍之路与东亚文明 王 勇 
       上海的冲击
       ——汉译洋书从日本的传入与明治汉文的复兴 [日] 刘建辉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