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的贸易开放、产业升级与就业结构研究
作者:
唐东波 著
定价:
30 元
页数:
168页
ISBN:
978-7-309-10311-3/F.2006
字数:
15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对外贸易扩张与垂直专业化产品内分工已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中国的出口中到底包含多大比例的国内附加值,贸易开放对于国内的产业升级含义如何,以及对就业结构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在近年来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广泛兴趣。
       出口中的国外成分和国内成分的比例通常可以用非竞争型的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VSS值确定,由于中国官方没有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投入产出表,准确估算出口的附加值变得十分困难。本书在HIY方法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加工贸易对于一国出口品价值构成的特殊含义,并通过贸易模式来识别加工出口和一般出口中包含的进口中间品的比例,从而为准确估算出口的国内附加值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替代方法。
       首先,2008年115个三位数工业行业的估算结果表明,按各行业出口值为权重计算的加工贸易整体的附加值率约为44%,而一般贸易的国内附加值率则高达90%以上。出口扩张最快的技术复杂行业,其国内附加值率均小于50%。因此,中国出口技术复杂产品的现象可由加工贸易的扩张来解释。这意味着,即便中国出口越来越复杂的产品,还只是中国加深参与全球垂直分工的结果。
       其次,进一步考虑到通过一般贸易进口的中间品在国内行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之后,2006—2008年二位数工业行业的估算结果表明,2006—2008年中国出口的VSS均值达47.1%,约为HIY方法的两倍,可见国外成分整体较高主要源于加工贸易。进一步细分行业的结果显示,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出口值中的国外成分显著地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科技含量集中的电子设备制品行业的VSS更是高达84%,说明中国出口巨额增长只是某种“假象”,出口品所含技能水平的提升并未反映为国内附加值的同步增长,产业升级步伐缓慢。另外,贸易对象的收入水平与出口产品的VSS之间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
       关于全球化因素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总量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 (1)进出口贸易的扩张并未提高中国的高技能工人就业比例,该结论与HO模型一致;FDI与高技能工人就业比例显著正相关,这也验证了Feenstra-Hanson外包理论中有关资本流入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基本判断。(2)进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结构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中间品进口对高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而出口贸易对就业结构的不利影响则主要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3)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资企业及沿海地区的FDI强化了出口贸易对国内就业结构的负面效应。
       为进一步考察垂直专业化贸易对国内就业结构的影响,本书还利用2004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普查数据库(CASIF)和海关贸易数据库(CCTS)对这一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 (1)来自OECD等发达国家的中间品进口比重(VSSH)上升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业的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例,从亚非拉等低收入国家进口中间品的份额(VSSL)增加将带来劳动力技能水平的相对下降。(2)企业出口比例的提升,尤其是一般出口显著强化了VSSH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比例的正相关性,而加工出口占比的提高则不利于这种相关性的加强。(3)资本深化与高技能劳动力就业之间具有互补关系,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港澳台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产业升级步伐相当缓慢。我们借鉴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四小龙的成功经验,对此进行合理解释,并展望了中国未来的产业升级道路选择。一个国家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内要素禀赋,对于中国而言,就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综合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讨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成功实现国内就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含义。
      
       唐东波
       2013年11月23日于复旦园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1.2方法与数据
       1.3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1.4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评述
       2.1中国出口的附加值估算
       2.2中国的贸易开放与产业升级
       2.3全球化与中国的高技能就业需求
       2.4垂直专业化贸易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第3章 中国出口的附加值估算
       3.1引言
       3.2出口的国内附加值估算:方法、数据与结果
       3.3结论性评注
       3.4附录
      
       第4章 中国的贸易开放与产业升级
       4.1引言
       4.2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特征与比较优势
       4.3产业升级: 概念、测度及分析
       4.4中国的产业升级步伐为什么这样缓慢
       4.5小结及展望
       4.6附录
      
       第5章 全球化与中国的高技能就业需求
       5.1引言
       5.2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及其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
       5.3模型与数据
       5.4计量分析
       5.5小结及政策含义
       5.6附录
      
       第6章 垂直专业化贸易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
       6.1引言
       6.2垂直专业化份额的测算方法
       6.3模型与数据
       6.4计量分析
       6.5小结及政策含义
      
       第7章 全书总结及政策含义
       7.1总结
       7.2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