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相爱需要学习:青春期两性情感辅导学生读本
作者:
戴耀红 王佳轶 主编
定价:
18 元
页数:
204页
ISBN:
978-7-309-10235-2/C.277
字数:
12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近年来,同行间经常交流的话题多会集中于此:在校门口的大街上,遇到莺莺燕燕的学生情侣,我们作何态度?班级里甚嚣尘上的八卦新闻我们该如何回应?家长会后,总有欲说还休的父母出现,他们带着尴尬的表情,试着打听导致自家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否是谈情说爱了,这时我们应如何劝解?出于信任,学生们带着自己的小秘密,边诉说边求教,我们又拿什么来帮其解除困惑?初中的生理卫生课和高中的心理课内容远不及学生自学所得到的多,当教材开发和课程改革赶不上网络的速度时,我们怎么做,才能体现教育的有效性?
       当诸多青春情感问题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直冲眼帘的时候,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不能装聋作哑,不能视而不见。
       早几年里,我们用避谈“爱情”来尽力屏蔽“爱情”,以期封冻敏感话题,无声地镇压某些萌芽。实际上青春情感的困惑并未因此减少,少年人更多的是凭感觉,乱闯瞎撞似的自行解决问题。而校园广播和某些课堂也只能流于形式上的说教,内容上严重滞后。
       教育者成了“局外人”。因为话题敏感,所以我们的身份常常令我们不敢有所作为;因为想象中比较“难办”,所以我们宁愿选择不办。
       但是,现实是我们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媒体、我们的文化交流活动、我们的时代正共同塑造着不同于以往的学生,引领起不同于以往的青春潮流。教育者不能再转过头去,也不可能再作壁上观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真实可信的教育要求我们迎面向前。
       其实现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不堪。当我们这些志同道合的教师成立“青春期两性情感研究”课题组时,深入学生群体了解之后,则发现我们的学生大多对爱情有着真实、正常、健康的憧憬,在两性交往中,抱有纯洁美好的相处愿景。之所以近年来会涌现一些青春期两性交往的负面案例或是极端报道,这正是我们在解疑疏导环节上出现了疏漏,甚至有时是教育的不作为。
       如果我们的教育者能够以大方的态度、科学的知识、人性的关怀来引导青春期两性交往,那么,孩子们的青春应该可以更美好、更阳光。
       基于我们教师的反思、研究和有效实践的愿望,我们课题组编写了这本《相爱需要学习》。编写体例是选编了37篇有关“爱情”的美文,分六大主题单元,循序渐进地推荐给学生朋友来阅读思考。力求引领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爱情”,感知“爱情”,思考“爱情”,反思“爱情”。同时,课题组还选择了青春期学生群体亟待解决的20个典型问题,进行热线回答,以期对大家的交往有更加切身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亲爱的同学,但愿这本书不仅能帮助你排忧解惑,还能成为你青春成长的呵护者、陪伴者、引导者、见证者。
      
       戴耀红 王佳轶
       2014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一、爱情的色彩
       (一)喜欢与爱情
       (二)同情与爱情
       (三)友情与爱情
       (四)激情与爱情
       (五)亲情与爱情
      
       二、爱情的条件
       (一)开始选择
       (二)独立人格
       (三)生活能力
       (四)物质条件
       (五)外部条件
       (六)爱的理智
       (七)爱的分量
       (八)爱情预期
      
       三、爱情的素养
       (一)纯善之心
       (二)温和之气
       (三)眷顾之情
       (四)担当之勇
       (五)迁就之变
       (六)坚守之专
       (七)信任之重
       (八)接纳之容
      
       四、爱情的滋味
       (一)热恋之甜
       (二)单恋之咸
       (三)暗恋之酸
       (四)失恋之苦
       (五)早恋之涩
      
       五、爱情的温度
       (一)炽热爱与性
       (二)控温防与护
       (三)降温谁说NO
       (四)熄火的理由
       (五)幸福的温度
       (六)冷静的爱情
      
       六、幸福与爱情
       (一)拥有自我
       (二)风雨同舟
       (三)现成学堂
       (四)心性投缘
       (五)平静是福
      
       “爱问”热线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