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手绘我心:图说欧洲近代女画家
作者:
李述鸿 著
定价:
20 元
页数:
165页
ISBN:
978-7-309-10154-6/I.808
字数:
15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即使在欧洲本土,对欧洲女画家的发掘和研究也是近几十年的事情。传统西方艺术史是一个非常男性化的领域。一些优秀的女画家被埋没了几百年,重新被史家、专家认定身份、作品和相应的艺术地位,是最近的事情,这应当算是我辈的运气,能够看到巾帼中也有才华横溢的女子,也有不逊于男儿的艺术创造,这,应当是全人类的骄傲。
       1984年,笔者在南京艺术学院读研究生,能够看到的西方艺术史书籍很有限,后来出国去了欧洲,接触的书倒是多了,但发现一个事实: 所有的书中清一色地少有女性艺术家,只微乎其微的个别宫廷女画家,不时在字里行间一带而过。新中国长大的我有着与生俱来的女性意识,带着这个问题去问我的洋教授,得到的解释很简单很清楚,也很令人郁闷:“女人有别的事情要忙。”显然我提了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一个缺乏历史常识的问题。我对此一直难以释怀,不相信如此璀璨的欧洲艺术史上女性就如此沉默,如此无动于衷,如此无所作为,“就算女性有别的事情要忙”罢!
       女子无才便是德,在近代以前,东方和西方,都以此为明智之举。过去,因为生活内容单调,物质匮乏,生命的维系和存在是一个相对艰巨的问题,性别间的分工几乎带有某种尖锐性质,但这分工在后来逐渐演绎成为性别的歧视,乃至性别的压迫,女子的潜在的才智、才华也因此被漠视,被埋没,没压抑。这当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荒唐事实,这一情形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是很平常的,几千年文明洋洋大观,但就找不出几个女画家、女艺术家,书法家、诗人也是寥寥无几。
       对女性的压抑、压迫是旧文化体制的普遍现象,不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法国皇后尤金妮在参观一位女画家的画室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天才不分性别!”这是一句富有启蒙力量的话语,几个字道出了大道一般的真理。
       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文化艺术渐渐取代宗教信仰的专制地位,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普及使得女子也能够参与文化并作出卓越的贡献,如果在艺术史书籍中见不到她们的身影和作品,那多半是由于史家和作者自身为男性性别的局限。在习俗和惯性的影响下,艺术史家会自动地将一个女性画家归到三流画家的范畴。在艺术史的写作上,不少著名艺术史家患有严重的“男性优越症”,如德国的艺术史先父温克尔曼,艺术史文献学派代表、英籍奥地利人贡布里奇先生。诚然,这不是他们个人的局限,而是文化历史意识的积垢所形成的障碍,但这决定了他们对女性的疏忽和片面。人是文化的产物,人的意识常常难以超越决定他的文化。
       法国大革命为法国的女性艺术家第一次提供了公共展览的机会,女画家们第一次被允许同男性画家平起平坐。之后,女性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参加职业,经历了19、20世纪各种思想、思潮的解放和涤荡冲击,她们的认识因此逐渐发生了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地说,女性的自觉意识苏醒了,她们开始理性地认识并要求自己应有的地位和权益。在18世纪的法国,学画几乎是女子走向独立自主最理想的道路,虽然她们中间不少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爱情,婚姻,家庭,名誉,经济,都因为她们的性别而使她们的艺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民间和社会的偏见、成见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散去。但女画家们终于以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在历史中确立了一席之地。
       从文艺复兴到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各地,女子习画的不少,但为人所知的不多,除非非常出类拔萃的人物,产生奇迹效应的天才人物,方才会为宫廷认可并接受,被宫廷认可也意味着被上层社会接受,上层社会对她们的收藏是基于这一前提,但同收藏男性艺术家的作品还是有所不同,收藏女性艺术家的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品,毋宁说更像收藏珍稀罕见的珍宝什物。
       女性画家被收藏是在自文艺复兴时期已经有的现象,但普遍的收藏则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这是大革命带来的进步。此前也有女画家开始以卖画为生的,但一般都匿名出售,特别是肖像画;或冠以某个男画家的名字,然后利益分成,因为流行的偏见,女性的名字也被看成不祥、不吉利的符号。所以,为了经济上的利益,也为了照顾顾客的面子,女画家们就匿名创作。女性或是天生的豁达大度不争,或是习惯内敛谦恭忍让,总之,她们在艺术史中的地位,的确是她们用精湛的艺术,一点一滴,靠自己的匠心和努力赢得的。
       进入19世纪,收藏也经历了一股复兴热潮。新兴资产阶级,工业家和银行家开始取代昔日的宫廷和贵族等统治阶级的大亨们,扮演重要的收藏角色,虽然黄金时代的大师们已经被瓜分完毕,如拉斐尔、伦勃朗、丢勒等,但欧洲的潜力远远未被完全开发。美国人从19世纪起开始大量购买欧洲艺术品,中间不少是匿名的女艺术家的作品,今天看来,美国人的这一文化商业行为是相当有眼光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女艺术家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家女艺术家博物馆;另外,散落在世界各博物馆中,曾经被看成是二、三、四流的女画家,在评价的标准被重新确立以后,她们的作品和价值也被重新确认,不少一跃成为一流艺术品。也有相反的情况,如曾经被误认为是法国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的那幅《画素描的少女》,在被确认为法国女画家维耶尔的作品时,纽约大都会曾一度并不看好,但今天,这幅画已经跻身世界一流古典艺术作品行列,让大都会喜不自胜。而欧洲那些曾经拒绝女性艺术品的画廊和博物馆也开始做深刻的反省。
       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现代派艺术,欧洲的女性从来都积极参与并作出了了不起的贡献,仅仅从她们众多的多姿多彩的作品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对艺术,对感性美,对人的存在和生活,对宗教和历史,乃至对存在的思考,在每一个时代中,女性都有敏感的认识、把握和表现,不论以什么形式,或是文学、音乐,或是绘画、雕塑。
       女性,占人类一半的人口,生理功能虽然不同于男性,但她们的头脑、感知、感觉和审美能力,如果不是比男性更好,至少不可能比男性更差,这是自然的规定。欧洲近代历史,跨越四个世纪,欧洲的女画家,一直跟随时代潮流,默默地创作,同她们的时代和环境顽强抗争,命运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女画家,因而可以说,她们为艺术付出的代价,乃至个人牺牲,也是今天的艺术家难以想见的。
       艺术属于全人类,审美是人类的天性,对艺术的要求是人类的共识。认识西方近代的女画家,不仅是艺术修养和享受的经历,也是重新认识女性价值,从而认识人本身的价值的一条必经之路。认识这些女画家和她们的作品,在今天,为东西方人文文化交流,为全球化时代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扩展我们的审美享受,从而升华我们作为人的情感和意识,应该说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2013年7月10日

作者简介


       李述鸿,艺术评论家。四川成都人,曾就读于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修习比较文学和西洋艺术史。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奥地利维也纳,从事文化专栏写作。曾翻译出版小说、传记和文化读物14种,包括《三问号侦探系列》(1999年,中国少儿出版社)、《埃舍尔的魔镜》(1991年,重庆出版社)、《奥地利皇后伊莉莎白》(2003年,维也纳帝国文献出版社)、《永远的茜茜公主》 (2005年,维也纳文化出版社)等。同时为《欧洲时报》、《欧览》和《中国美术馆》等报刊的特约撰稿人。2012年8月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有《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玫瑰念珠》二书。

书摘


       目录
      
       前言
      
       文艺复兴艺术
       1. 近代女性画家的灯塔
       ——莎弗里斯芭·安贵索拉(1532—1628)
       2. 按部就班的辉煌人生
       ——拉维尼亚·丰塔纳(1552—1614)
       3. 大师的女儿是大师
       ——玛丽瑞塔·罗布斯蒂(1555—1590)
       4. 她与绘画的终生之恋
       ——菲德·加里奇亚(Fede Galizia, 1578—1630)
      
       巴洛克、洛可可艺术
       5. 第一个女权主义画家
       ——阿尔特蜜西娅·杨迪内斯奇(1593—1656)
       6. 一个美丽凄婉的谜
       ——克拉拉·皮特斯(1594—1657?)
       7. 从平凡题材走出的大师
       ——乔万娜·嘎左尼(1600—1670)
       8. 《诱惑》读后
       ——朱迪特·莱斯特(1609—1660)
       9. “宁静致远”过一生的女画家
       ——玛利亚·凡·伍斯特维克(1630—1693)
       10. 花样年华逝去的明星画家
       ——伊丽莎贝塔·希拉尼(1638—1655)
       11. 花中幸福人生
       ——荷兰画家蕾切尔·路易西(1664—1750)
       12. 风云流动过一生
       ——罗萨尔芭·卡里埃那(1675—1757)
       13. 艺术史上倏忽闪过的小星星
       ——安娜·瓦萨(1679—1713)
       14. 大器晚成的女画家
       ——安娜·多罗泰亚·泰尔布施(1721—1782)
       15. 《卖香料的少女》
       ——弗兰索瓦·杜巴(1726—1778)
       16. 她来自阿尔卑斯山
       ——读安杰丽卡·考夫曼的《暴风雨》(1741—1807)
       17. 她被称为“冷血公主”
       ——玛丽亚·克里斯蒂娜(1742—1798)
       18. 艺术再现的永恒魅力
       ——安娜·瓦勒热·科斯特(1744—1818)
       19. 从容走过大革命的女画家
       ——阿黛莱德·桂亚尔(1749—1803)
       20. 头衔最多的幸运女画家
       ——伊莉莎白·露易丝·维洁·勒布伦(1755—1842)
       21. 可遇不可求的命运
       ——玛格丽特·热拉尔(1761—1837)
       22. 古典的回忆: 《阿斯帕西亚》
       ——玛丽·基妮维芙·布里亚尔(1762—1825)
       23. 见证革命,但不表现革命
       ——德国画家露朵唯卡·西曼诺维奇(1762—1827)
      
       新古典主义艺术
       24. 郁闷吗?画出来
       ——康斯坦斯·玛丽·夏邦蝶(1767—1849)
       25. 另外一幅《蒙娜丽莎》
       ——玛丽·德尼斯·维耶尔(1774—1804)
       26. 《月光下的少女》
       ——奥尔棠丝·鲍阿内
       27. 歌德的女画家
       ——露易丝·卡洛琳·索菲·赛德勒(1786—1866)
       28. 艺术是她终生的信仰
       ——玛丽·艾伦里德尔(1791—1863)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印象派、拉斐尔前派艺术
       29. “天才不分性别!”
       ——罗莎·博内尔(1822—1899)
       30. 顽强之后的放弃
       ——玛丽·布拉克芒(1840—1916)
       31. 坚持就是胜利
       ——贝丝·莫里索(1841—1895)
       32. 她被称为美的化身
       ——玛丽·思嘉拉提·斯蒂尔曼(1843—1927)
       33. 讴歌战士的女画家
       ——伊莉莎白·巴特勒(1844—1933)
       34. 江湖女艺人
       ——维克特琳娜·摩郎(1844—1927)
       35. 白夜的风景
       ——芬兰画家芳妮·库尔伯格(1845—1892)
       36. 她是马奈的唯一学生
       ——爱娃·冈萨雷斯(1849—1883)
       37. 完美的艺术人生
       ——特蕾莎·施瓦茨(1852—1918)
       38. 是金子,总会发光
       ——露易丝·布莱斯劳(1856—1927)
       39. 启发我一生的《自画像》
       ——新女性安娜·碧琳斯卡(1857—1892)
       40. 她像流星一样闪过
       ——玛丽·巴西吉尔谢夫(1859—1884)
       41. 她的宏大理想: 以艺术审美立民立国
       ——爱娃·伯尼尔(1857—1909)
       42. 爱情是她的最大成就
       ——玛莎·维赫伦(1860—1931)
       43. 灵性的女儿
       ——玛丽安娜·斯托克斯(1861—1927)
       44. 漫长的心灵痊愈
       ——海伦·歇尔夫贝克(1862—1946)
       45. 斯洛文尼亚的骄傲
       ——伊凡娜·科比尔卡(1861—1926)
       46. 第一个来中国的女画家
       ——英国画家玛格丽特·哈尔(1863—1910)
       47. 艺术家的母亲胸怀和勇气
       ——凯妥·珂勒惠支(1867—1945)
       48. 惋惜,为她,为她的艺术
       ——贝西·麦克尼柯尔(1869—1904)
       49. 性格成就她的艺术
       ——奥地利画家海伦·冯克(1869—1957)
       50. 艺术证明她的存在
       ——葆拉·莫德松·贝克尔(1876—1907)
       51. 她是罗丹晚年的情人
       ——葛文·琼(1876—1939)
       52. 汽车中的美女郎
       ——塔玛拉·得·楞毕兹卡(1898—1980)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