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追寻智慧——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探索与实践
作者:
孟祥萍 著
定价:
26 元
页数:
298页
ISBN:
978-7-309-10571-1/G.1327
字数:
27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追寻智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智慧教学方面的论著、文章虽多,但专门探讨政治学科智慧教学的专论尚不多见。欣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孟祥萍老师的《追寻智慧——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探索与实践》一书即将付梓,我有幸能成为第一个读者而至为高兴。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础教育的一种理念,业已成为教育界同仁的共识。由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授之以鱼,而是授之以渔;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启智方法的激发和人格之塑造。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充满智慧。教师教学理念有智慧,教学手段有智慧,教学过程有智慧,从而才会有教学结果的智慧光芒。长期坚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的孟老师反思其二十八年在教学一线的实践,以所思所得积淀而成的政治课智慧教学的专论,直面现阶段课程改革理念,立足点亮学生智慧,细致分析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条件,政治教师应有的智慧素养,政治课智慧教学和智慧课堂的模式、策略、方法、评价等等,可以说是涉及了中学政治学科智慧教学方方面面的智慧之论。通览全书,我觉得有以下特点:
       一、从学科视角思考教学智慧。作者思考教学智慧避免了统谈、泛谈,而是紧紧围绕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体现出在学科教学实践中思考和在思考中实践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作者循着中外古今哲学家、教育家对智慧的思索和实践的历史足迹,展开自己对教育智慧的理解、诠释,阐释智慧是人类思想的高度凝练与升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实践中对智慧的解读也会有所差异,产生的思想碰撞火花也是各有异彩的,并汇集成的人类大智慧也是浩瀚无穷,深邃广远,人们生生不息地从中汲取营养获得进步,又在进步中贡献新的智慧成果。本书的思考、实践过程,不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沉淀,也是对政治学科智慧教学的一份尽力尽责。
       二、从课堂视角实践教学智慧。课堂是教学的舞台中心。教育教学既需要依托课堂展开,又在课堂中不断生成教师智慧和学生智慧,进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转识成智”。政治课堂的“智”作为智慧应该表现在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受、认同、信仰、信念和身体力行上,尤其是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进步上。作者很好地抓住了产生教育智慧的平台——课堂,用了较大篇幅的论述和翔实的教学实践素材,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叙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智慧的生成路径、特征、策略、积极影响,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三、从课改视角探索教学智慧。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是以人为本、点亮智慧和启智心灵。这既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课程改革的落脚点。作者自始至终紧扣课改的理念展开全书各章的叙述。其所阐述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原则、方法、策略等都是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和前沿实践,善于吸取同行们的成功尝试和经验,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创新实践。这对于同行们向课程改革要智慧,向课程改革呼唤智慧,是会有所启发和帮助的。
       四、从育人视角思索教学智慧。育人是思想政治课的显性特点和优点。作者结合自己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本书中多方面阐发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智慧的激发、形成和发展,又不拘泥于教学智慧,而是着重于把智慧应用于政治学科的教学上,努力向育人方面拓宽和展开,力求充分展示政治学科教学智慧与众不同的优势,以及如何让这种优势变成实际的育人效果,这正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最需要的东西。
       五、从教师视角拥抱教学智慧。学生智慧的开启始于教师。教师是学生智慧的启发者、引领者。有智慧的教师,才会教出有智慧的学生。因而,教师必须拥有智慧、运用智慧、提升智慧,成为智者,从而才能实现教育的梦想——“启智成慧”。作者从智慧教师应具备的素养、能力、品格、成长过程,详细地论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育智慧形成中的主导地位,引人感悟。这对于有志于政治课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会悟有所得。
      
       夏国乘
       二O一四年元月

作者简介


       孟祥萍 1986年参加工作, 中学高级教师,一直在思想政治课教学第一线工作。现任华东师大二附中教务处主任、政治教研组长。参加教育部首期全国中学政治骨干教师培训。曾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政治学科带头人、省级有突出贡献课题研究员、上海市“金爱心”教师一等奖、上海市唐氏奖教金奖、浦东新区领军人后备、华东师大优秀教师、华东师大二附中首届“师德标兵”称号。上海市政治学科高考命题组成员。参加全国思想政治学科优秀课大赛获一等奖,全国说课评比一等奖,两次参加省级思想政治学科优秀课大赛均获一等奖。参加省《思想政治课》教材、教参的编写,出版文字20万字,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曾主持参与国家、省、市、区级等多项课题研究并获奖。所带的班级荣获上海市先进集体、上海市金爱心先进集体、浦东新区优秀集体。
      

书摘


       目录
      
       追寻智慧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引言
      
       第一章 思想政治课的终极目标:“转识成智”
       第一节 智慧何为?
       一、智慧探究
       二、智慧的三重内涵
       第二节 教学智慧是实践智慧
       一、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
       二、教学实践智慧的基本特征
       三、教育智慧的形成路径
       四、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培养策略
       五、实践智慧在教学上的积极影响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智慧”指向
       一、德育维度
       二、生活维度
       三、智识维度
      
       第二章 思想政治课智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思想政治智慧课程资源的涵义、特征及原则
       一、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涵义
       二、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特征
       三、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一般原则
       第二节 思想政治智慧课程校本资源开发的途径之一
       ——时政教育资源的开发
       一、时政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的重要性
       二、时事政治智慧教育的策略
       第三节 思想政治智慧课程校本资源开发的途径之二
       ——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一、拓展型课程的涵义和特征
       二、思想政治学科拓展课程的开发策略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课程校本资源开发的途径之三
       ——社会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涵义及开发的意义
       二、开发社会实践智慧课程资源的原则和内容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的构建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的内涵及特点
       一、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二、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的特征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使用智慧
       一、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二、智慧地使用教材的策略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应坚持的原则
       二、思想政治课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的方法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开启学生的智慧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由来及内涵
       二、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启发式教学法的实施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实施合作探究法提高学生的智慧
       一、合作探究法提出的由来及内涵
       二、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合作探究法的实施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实施“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智慧
       一、例谈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实施“翻转课堂”
       二、实施“翻转课堂”对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实践的意义
      
       第五章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的评价
       第一节 智慧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智慧教学评价的内涵
       二、以学生智慧生成评价教师的“教”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评价原则
       一、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评价的准则
       二、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评价原则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评价标准
       一、评价主客体分析
       二、评价标准的分析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评价方式
       一、起点性评价
       二、实施中评价
       三、终结性评价
      
       第六章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与学校德育工作
       第一节 发挥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的育人优势,辐射学校多形式的德育载体
       一、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二、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向学校德育载体渗透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一、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二、在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第七章 智慧之于思想政治课教师
       第一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师之素养
       一、坚定的职业信念
       二、崇高的职业道德
       三、勤学善思的职业追求
       四、高尚人格魅力
       五、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第二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师之能力
       一、掌握信息的能力
       二、创新、创造的能力
       三、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
       四、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
       五、教育教学的洞察能力
       第三节 思想政治课智慧教师的成长
       一、更新教育理念
       二、不断积淀学养
       三、不断完善性格
      
       参考书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