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我的分配观——“个人消费品分配”研究拾零
作者:
陶友之 著
定价:
32 元
页数:
192页
ISBN:
978-7-309-10597-1/F.2039
字数:
226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分配是个大问题,事关民生、社会和谐,事关百业兴旺、人民幸福,事关经济发展、国家富强,事关国家兴衰、政权更替。本书分别从分配总论、企业分配、经营者分配、劳动者分配、劳资分配进行分析,提出分配问题应该引起各方注意,特别是有关决策部门,亟须有则快改、无则加勉。

作者简介


       陶友之,男,1935年11月出生于浙江绍兴陶堰,1962年毕业于中央团校。1953年至1978年在上海同兴实业社工作。1979年调到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先后任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主任。部门经济研究所工业经济硏究室主任。
       主要从亊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研究、如企业、市场、分配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参加国家与上海市课题多项,其中有:上海社科院经济所雍文远教授任主编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再探索——双重运行机制论》;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程恩富院长任主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2AJL007)、《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经典作家卷)》;复旦大学洪远朋教授任主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5&ZD028)、《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由我任课题组长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全民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个人专著有《漫话经济规律》、《怎样当好厂长》、(《技术攺造新论》、《苏南模式与致富之道》、《国企攺革难点聚焦——攺革三十年探索》、《企业利益论——市场主体微观利益关系研究》等。
       发表的论文,主要有:《改造现有企业也能扩大再生产》文汇报、《经营者年薪制的可行性分析》经济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攺革需处理好三大关系》解放日报、《搞活企业要因势利导》经济日报、《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比较研究》学术季刊。《利益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科学等。自1979年至2013年,共发表文章500篇左右,约200多万字。

书摘


       导言
      
       这里所说的分配,主要是指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虽然也涉及其他一些分配,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社会的再分配等,但主要是对个人的分配,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分配。
       个人之间的分配,之所以引起我的兴趣,引起我的特别重视,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比较好调查。个人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或有什么问题,你只要到工厂、商店走一圈,就可以听到许多反映,收到很多信息
       。二是最直观。人与人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最容易引起矛盾
       ,影响人们的情绪。三是当前矛盾最突出。诚然,当前社会存在着诸多矛盾,而表现得最为尖锐、劳动者呼声最高的是关于个人之间的分配。虽然这并不是矛盾的根源,但如果劳动者最直观
       地觉察到你与我干同样的活,甚至我比你干得多,
       而我的工资或奖金却比你少,
       就会骤然火冒三丈。
       分配是个大问题,应该引起各方重视,特别是有关决策部门,亟须有则快改、无则加勉。因为:
       分配事关民生、社会和谐。劳动者的生活水平高低,首先
       取决于第一次分配的收入,第一次分配收入高,整体生活水平就高,而且有保障。否则,靠第二次或第三次的再分配来调节,总是十分有限的。社会能否和谐,虽然涉及诸多方面,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是否合理、公平,则是具有引发性作用的。前一时期爆发的东航集体罢飞事件、吉林通化钢铁公司的“千人聚集”事件等,大多与分配有关。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向往。如果
       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分配状况,那怎么能和谐起来呢?例如,当前分配存在四种情况: 同“轨”不同酬,同在全民所有制的轨道内,同为行政办事员,属公务员编制的薪酬高于事业单位的,事业单位的高于企业单位的;同“企”不同酬,同在全民企业工作的中层干部,在垄断型企业的,其薪酬大大高于非垄断
       型企业的;同“工”不同酬,同在一个单位工作的,属于事业编制的,
       其薪酬
       高于企业编制的;同“岗”不同酬,同在一个企业、同在一岗位上工作,正式工
       的薪酬
       远高于农民工,如此等等。试想这些人们,经营者之间、管理者之间、劳动者之间能和谐吗?不可能。有的
       只是相互猜疑,互不服气,怨天尤人,牢骚满腹。
       分配事关百业兴旺、人民幸福。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除了要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外,还需有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等部门,有农、工、商、贸等企业。只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受人尊敬,引人向往,百业才能兴旺,人民才有幸福,国家才能富强。如果一个国家中出现百业萧条,一花独放,这对国家与人民来说,并不是吉祥之兆。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情况,着实让笔者担心,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不愿到工厂、
       农村,从事物质生产。那么,他们要到哪里去呢?到政府机关
       当公务员。不论招考的比例是十分之一,还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他们也都乐此不疲地往那里挤。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
       意当公务员?因为公务员待遇好、工资高,只要自己不犯错,生老病死有保障。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国家有关部门,没把分配这个杠杆用好。照理说,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分配或者工资(包括奖金等),是个调节各部门用工的杠杆,哪个部门没人愿意干,工资杠杆就往哪里倾斜;哪个部门百里取一、千里取一,大家争着要去,工资杠杆就在哪里收缩。收缩到什么时候为止?收缩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大致平衡。过后如又出现新的不平衡,那就再进行调节。总之,要使三百六十行,行行有人干,行行都发展。这样,人民才有幸福,国家才能富强。
       分配事关经济发展、国家富强。发展经济,是构建强大国家的物质基础。怎样才能使经济多、快、好、省地发展?关键在于人们的积极性。如果从每个经营者、管理者到劳动者都
       将
       饱满热情、冲天干劲投身于科技创新、生产劳动等,那么,全国经济发展就快,效益就好。他们的干劲从何而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娘胎里带来,而是靠后天的调动。调动的工具虽然很多,有政治的、思想的,而最直接、最基础的是分配。通过工资、奖金,或其他物质利益,促使人们积极性的提高。当他们有了冲天干劲以后,就能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不仅有量的增长,而且有质的提高;不仅有技术的进步,还有科技的领先,促进经济全面发展。反之,则是另一种情况,从经营者到劳动者,从管理人员到技术人员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甚至只做“和尚”不撞钟,技术停滞不前,经济发展少、慢、差、费。
       分配又事关国家兴衰、政权更替。综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见一斑。一个政权的衰亡,一个政权的兴起,原因虽然很多,情况也十分复杂,但总与人们的利益有关,总与国家与人民的分配有关,总与人与人之间的分配有关。分配较为公平合理,政权就兴旺发达,否则就衰败,甚至灭亡。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权更替,从秦汉、三国,到唐、宋、元、明、清,在一定程度说明了这一点。
       本书收集的文章,有的是最近写的,有的是过去写了没发的。但绝大多数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2013年之间,合计有110多篇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分配总论”。这里所说的总论,是指作者对个人分配总的、主要的看法,并不是指个人消费品分配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思。在这部分中主要讲了分配的重要性、分配的总原则,以及当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企业分配”。主要讲了企业需要有双重激励,单有物质激励是不行的;年薪制、期权、期股,企业选哪种较好;企业中应让“三种人”先富起来,以及企业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经营者分配”。主要讲了对经营者要有激励,但也要有约束;经营者实施年薪制,势在必行,但要慎行;对实施MBO的缘由与条件,经营者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以及对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30年改革进行了梳理与思考。
       第四部分,是“劳动者分配”,主要讲了工人应首先参加生产要素的分配;应逐步提高劳动报酬,使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实现共享成果的小康社会,以及关于实施“劳动生产率工资制”的通信。
       第五部分,是“劳资的分配”,主要讲了公平分配,需从劳资分配着手,正确处理劳资分配关系,仍然具有“轴心”的作用。
       总之,分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存在的不足,更是需要下决心解决的问题。本书仅是沧海一粟,亟须有关学者与专家,加以补充与指正。
      
      
       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分配总论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以利益共享为基础
       二、全面建设劳动者共享成果的小康社会
       三、社会和谐亟需加强对企业利益关系的研究
       四、利益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的意义、难度与途径
       六、当前个人分配存在的问题与治理
      
       第二部分 企业分配
       一、浅论企业的双重激励机制
       二、企业激励不能单骑突进
       三、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
       四、企业分配存在“三个”误区
       五、国企“秘薪制”的七大危害
       六、国企分配弊端,毛病出在哪里
       七、现行“最低工资”如何逐步使其名副其实
       八、“限薪”不是一个好办法
       九、全民企业当让三种人先富起来
      
       第三部分 经营者分配
       一、搞活企业,先要搞活经营者
       二、拉开分配差距与共同富裕
       三、经营者年薪制可行性分析
       四、经营者业绩考核的深层思考
       五、中国实施 MBO 的缘由与条件
       六、经营者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七、“三问”企业老总该怎样看待自己的薪酬
       八、央企负责人薪酬因何指责多
       九、国企经营者的薪酬如何使之合理
       十、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30年改革的梳理与思考
      
       第四部分 劳动者分配
       一、关于工人参加生产要素分配的探讨
       二、提高劳动报酬实现“体面劳动”
       三、关于劳动生产率工资制的通信
      
       第五部分 “劳资”的分配
       一、公平分配需从劳资分配着手
       二、改革开放后私企的“劳资”分配
       三、当前亟需正确处理劳资利益关系
      
       后记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