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回归清净本性
作者:
释证严 著
定价:
48 元
页数:
285页
ISBN:
978-7-309-10773-9/B.505
字数:
12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卷首序言
      
       释证严
      
       经者道也,道者路也
      
       昨天和今天的天空,是否总是一样?
       昨天的天空一片雨雾濛濛,今天的天空,从暗夜到清晨,天将破晓,满天的橘红色中,还有蓝蓝的颜色,又有白白的云,灰色的云,各种颜色在天空,多么美丽!天气晴朗,连鸟儿都很快乐,鸟鸣声是多么清脆、悦耳!天地调和,万物欢喜,这么美好的境界,正来自于人心行在道德秩序中,心行如法,就于正轨,以此善因善缘,故感得四大调和,世界平安吉祥。
       佛法重视因缘果报观,其道理虽深且广,但也很浅显。举例言之,种花得花,种稻得稻,这是很浅易清楚的道理。进一步分析,一棵大树的种子是因,缘即泥土、水分、阳光与空气,因缘聚会而成长茁壮,开花结果后生出种子,种子落地又渐渐长成树。从种子而大树,再从大树而种子,万物就是如此循环不已。
       草木是无情众生,其种子有形有相,有其因缘会聚的循环过程;人类是有情的众生,本具善良佛性,但受后天环境熏染,因缘积聚复杂的习气,遂埋没清净崇高的如来本性。欲回归佛性,须循正确方法——身体力行菩萨道,笃信因缘果报的真理,将层层烦恼掀开,将重重习气去除,清净佛性才能显露。
       在慈济行菩萨道,须深明“静思法脉勤行道,慈济宗门人间路”。静思法脉是心灵的道场,慈济宗门是修行的方向。“静思法脉勤行道”是内修诚正信实、发弘誓愿——诚心誓愿度众生,正心誓愿断烦恼,信心誓愿学法门,实心誓愿成佛道;“慈济宗门人间路”是外行慈悲喜舍、持六度万行——大慈无悔爱无量,大悲无怨愿无量,大喜无忧乐无量,大舍无求恩无量。
       我们身处纷扰的社会,心要常在静思中,善护己心不随境转,时时冷静思考,清楚明辨人事物理;所谓“再思可矣”,既能三思而行,不被欲念牵引而冲动行事,同时也无三心二意,对的事做就对了!起心动念在静思中,待人处事尤要恪守诚正信实,待人以诚,行走正道,坚定信念,步步踏实。
       以诚正信实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内修以德方能度众;“烦恼无尽誓愿断”,若满心烦恼则法不入心;“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在人群中,人人都是一部经;“佛道无上誓愿成”,学佛为的是成佛,回归清净佛性,自然能开启无量智慧和慈悲。
       以六度万行行慈悲喜舍:“大慈无悔爱无量”,对于无亲无故的苦难人,或是同师同志愿的慈济法亲,都要心怀无量大爱,用心辅导与牵引,见人幸福就心生欢喜;“大悲无怨愿无量”,提起愿力为人群付出,但求问心无愧,即使受到委屈,依然不以为忤;“大喜无忧乐无量”,凡事以心宽念纯待之,就能甘愿做、欢喜受,不起烦忧;“大舍无求恩无量”,付出无所求,并且衷心感恩有付出与成长的因缘。
       其实,“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与佛平等,自性本来清净,只是一时迷茫,又不知如何找回佛性,不知如何觉悟超越的智慧,所以不断自造恶因恶缘。若能落实内修外行的法门,自然能明因知果、改往修来,同时亦能开阔胸襟、增长福慧,与众生合和互协、广结善缘。
       所谓“经者道也,道者路也”,修行路上的心灵风光,必须亲身走过,才能清楚看见法的真实相;若不是亲自走在路上,路上有何树,树长得多茂盛、美丽,就只是听闻知道但并非真实见到、体会。
       众生从凡夫起点走向成佛终点,途中有复杂的歧路,唯有行菩萨道才能走到终点。从路走上道,再由道接近经,最末进入经的中心,内心精纯而无杂质,转凡夫心为菩萨心,佛在心中、法在行中,自然能智慧成长,回归清净本性。
      

作者简介


       证严上人,台湾著名宗教家、慈善家,是慈济基金会的创始人与领导人,开创慈济世界,含括“慈善” “医疗” “教育” “人文”四大志业。二O一O年,被台湾民众推选为“最受信赖的人”。
       一九三七年,出生于台湾台中的清水镇。一九六三年,依印顺导师为亲教师出家。师训“为佛教,为众生”,奉持不懈。一九六六年,创办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一九六六年以后的数十年来,慈济世界在上人慈悲呵护下,一步一步,坚实的茁壮如今遍布全球的慈济人,出现在全世界许许多多有灾难与苦痛的地方,亲手拔除人们的苦与痛,秉慈运悲行于菩萨道,同心实践证严上人三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曾获颁——二O一一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二OO九年国际慈善论坛“国际慈善功德人物奖”、二OO八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全球佛教贡献奖”、二OO七年日本庭野和平基金会“庭野和平奖”、二OO四年加州美国亚裔联盟“亚美人道关怀奖”等众多国际性荣誉。
      

书摘

目次
      
       一念无明生三细
      
       第一章不明因果
      
       ·珠宝商与公主的夙世积怨
       ·起一念怜悯心的执刑者
       ·乡野路上的奇遇
       ·阿桶伯与相欠债的孩子
       ·花开花谢终有期
      
       第二章习气深重
      
       ·追求华服美钻的虚荣心
       ·贪求利养失道心
       ·色诱难忍之憾
       ·巧言令色的余习
       ·不断说谎的根源
       ·一样喷嚏两样结局
       ·粪池里大虫的泪水
       ·恶缘不解更造业
       ·被村民批评暴恶的村长
       ·不受教的小鹿
       ·虚妄的优势
      
       静思法脉勤行道
      
       第三章诚正信实
      
       ·不识菩萨真面目
       ·放下布施著相的挂碍
       ·佛陀对光明童子的预言
       ·歌舞伎的觉悟
       ·穷者须赖的菩萨行
       ·小善行大影响
      
       第四章四弘誓愿
      
       ·修行不能光看外表
       ·真正的傻子
       ·“我”太多了!
       ·受刑人的惭愧心路
       ·寻找金罗汉
       ·敦厚善良的老阿公
       ·珍惜手足情
       ·三年前的一场意外
       ·山中老农单纯的爱
       ·都会区中睦邻之爱
       ·幸福杂货店的人情味
       ·每天清晨五点半
      
       心佛众生无差别
      
       第七章本具佛性
      
       ·富商的四位太太
       ·赤子的慈悲智慧
       ·母猴护子度猎人
       ·猴王救猴群感化国王
       ·国王与九色鹿的信约
       ·宝马的勇气与仁慈
       ·忠犬莎娜
       ·礼佛、茹素、禁口的猫咪
      
       第八章佛陀德行
      
       ·生生世世追求真理
       ·以智慧调伏傲慢
       ·善启弟子慧命
       ·观机逗教的用心
       ·终生法雨普润
       ·觉悟路上好风光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