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我是孩子的品牌总监
作者:
李锦 著
定价:
29.80 元
页数:
164页
ISBN:
978-7-309-10805-7/G.1384
字数:
13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推荐序一
      
       勇敢开启个性培养新时代
      
       日前,2010届毕业生袁瑞超的妈妈李锦女士来信,嘱我为本书作序。作为校长,我对瑞超的的成长经历比较熟悉,但与他妈妈的接触并不多。读完书稿,我惊喜地发现,瑞超妈妈与向明的教育理念高度一致。或许,正是家校理念相通的合力,才使瑞超在向明初高中的七年里“如鱼得水”(瑞超妈妈语),最终进入世界一流高校深造。
       身处教育一线,我真切地感受到近几年来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在招生咨询活动中,他们尽管依然关心升学率,但也开始打探学校的特色是什么,活动多不多,能为孩子成长提供哪些平台和机会;他们还想知道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课业压力大不大,孩子晚上几点能休息。更有家长直言,分数和排名不是衡量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他们迫切希望学校能在认同孩子的个体性差异基础上,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发掘他们的特长潜能,塑造他们的品性人格。
       要之,在如今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家长们也开始把孩子的个性发展、终身成长放在首位,而这些,正是向明办学的立足之本。也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近年来学校涌现出许多像袁瑞超一样的优秀学子;反过来,瑞超的成功个案也对向明教育理念的进一步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最近,我读到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朱邦芬院士的一篇文章,探究为什么美国纽约布朗克斯高中建校未满80年却培养出8位诺贝尔奖得主,而老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发展速度也可与20世纪初的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他得出的结论是,培养优秀学生,关键不在“学多一点,早学一点,学深一点”,相反,“越优秀的学生,越要给他们提供宽松的环境”。而在小时候,不该让他们去“认字、学英语、背唐诗、做加减乘除”,也不能四处划禁区,这个不准碰、那个很危险,而是要创造一个让孩子“自由地、不受限制地去探索和思考问题”的环境[1]。 这些要求,瑞超妈妈都做到了。所以,她的成功实非偶然,她的经验值得参考,她的方法论也可以给更多家长在教育的方向上点亮一盏明灯。
       老实说,在目前仍以分数为第一度量衡的招考体制下,走个性化教育之路是需要一定勇气和胆识的。与不少家长重回“老路”不同,瑞超妈妈顶住了压力,又将自己当品牌总监的宝贵经验迁移到对孩子的培养上,坚持走个性化教育的品牌塑造之路,最终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她以自己的实例证明,这是一条走得通也走得好的“新路”。
       所谓“企鹅现象”,说的是一群企鹅觅食时,由于担心冰面下的危险,谁都不愿意第一个下水。然而,当第一只企鹅下水并觅得食物时,大量的企鹅就会群起下水。某种意义上,瑞超妈妈也是一位个性化培养之路上充满勇气的率先下水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希望本书激发更多家长坚定地走上个性化培养孩子的新道路,让更多孩子在父母润物无声、水过无痕的“品牌思维”关照下,发现最真实的自己,更成就最闪亮的自我。
       是为序。
      
       上海市向明初级中学校长 胡宏
      
      
       推荐序二
      
       培养孩子就像建立品牌
      
       作为一个十七岁高中女生的妈妈,我和很多父母一样,时刻为孩子的未来前途揪心。目前最紧迫的一个问题,就是女儿去哪里读什么大学。
       回想我们十七八岁的时候,对未来的职业哪有什么想法?对于上大学、选专业,都是父母拿主意,冲着热门专业而去。至于毕业后的工作,也是哪里热门去哪里,兴趣和热情都是走上工作岗位后再慢慢培养的。
       现在的环境竞争如此激烈,不早作打算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孩子都很有主见,一手包办也是不可能的。为此,除了尽一切可能为他们创造机会外,我们家长需要用全新的思维帮助孩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虽然道理容易明白,但究竟如何落地操作,大多数父母依然无从下手。
       读完李锦的这本《我是孩子的品牌总监》,我大受启发。从事品牌管理二十几年,我常常跟新同事说,品牌总监就是品牌的父母,建立品牌就像把孩子抚养长大一样艰辛。没想到,李锦把这一概念倒推过来,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的确,培养孩子也像建立品牌,从打造个性到明确定位,再到选择目标市场,都是最后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我非常认同李锦提出的个性品牌化教育理念,即有意识地打造孩子的“个性”,释放孩子心中的“猛虎”。这是未来孩子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所有人都在忙于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学这学那的时候,你有没有思考过,如何才能真正引导、挖掘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帮助孩子确定目标,力所能及为孩子牵线资源,并陪孩子一起体验呢?本书中,李锦分享了儿子成长历程中的各种故事。她的心得和贴士,相信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和我一样产生共鸣。
       女儿已经决定去美国念大学,可是直到现在,我对申请国外大学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托福和SAT成绩。没想到,对个人品牌的打造、复杂流程的掌控以及申请技巧的应用,才是成功的关键。李锦以大量篇幅详尽介绍美国大学的申请流程和通关诀窍,读完这份“宝典”,我心里踏实多了。
       孩子的成功是父母全部的期望。祝愿我们都能在孩子成长的旅程中,找到最适合的方法,最大化激发他们的潜能,成功“经营”极具个性的“品牌”。
      
       卜军 曾任强生(中国)有限公司市场部执行总监

作者简介


       李锦JaneLi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管理学硕士,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
       资深职业经理人,2007—2013年任美国华特迪士尼(Disney)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执行总监。
       拥有20年世界500强跨国企业市场营销经历,先后供职于吉列(Gillette)、联合利华(Unilever)、强生(Johnson&Johnson)及迪士尼公司等,精通品牌的全方位塑造与管理。
       现为上海峰越教育CEO,上海外语频道(ICS)留学栏目《海外路路通》特邀嘉宾,专注于美国留学申请指导。
      

书摘

目录
      
       引子孩子是我经营最成功的品牌
      
       上篇 释放孩子心中的“猛虎”
       ——品牌价值的培育
       Identity是品牌价值核心,关于它,有一个经典的公式:
       T-I-G-E-R=Talents+Interests+Goals+Experiences+Resources。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和成功路径,但并非每位家长都能发掘并作引领。在家庭教育中,我的观念是,与其父母成为老虎,不如释放孩子心中的“猛虎”。
      
       第一章 品牌源于个性,孩子需要找到自己的identity
       第二章 如何发掘孩子的天赋和兴趣
       第三章 有意识地“打造”个性
      
       中篇 海外深造也是片“丛林”
       ——品牌定位与运作
       “定位”在今天的商业世界很流行,但往往人们会产生一个误区,认为定位是要对产品做的事。实际上,成功的定位是一个品牌希望在目标消费者心中占据的位置。孩子海外深造,面对的也是市场,也是“丛林”,定位不是要改变孩子,而是帮名校“定制”对孩子的认识。
      
       第四章 从世界500强的战场到孩子的留学突围战
       ——我的“品牌定位论”
       第五章 留学也是市场,高校就是顾客
       ——通过目标市场分析来选校选专业
      
       下篇 将孩子走过的十八年“定制呈现”
       ——推向市场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十八年来,在对自身特质、能力、潜力和市场需求进行准确定位,确认了目标高校的范围后,摆在他面前的就是“申请”这最后一项挑战。“推向市场”是至关重要的临门一脚。
      
       第六章 日程篇:留学申请日程表如何安排?
       第七章 材料篇:如何准备好申请材料?
       第八章 收官篇:材料寄送后还需要哪些跟进?
       附录 美国大学最新排行榜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