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科学外史II
作者:
江晓原 著
定价:
48 元
页数:
299页
ISBN:
978-7-309-10794-4/Z.74
字数:
185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4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科学外史》系作者为法国著名科学杂志《新发现》之中文版所撰写的专栏文章结集。作者从历史上种种趣事入手,揭示科学之前世今生,将科学从人们盲目迷信和崇拜的神坛上请下来,还其应有面目。行文之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诸外部因素之关联及互动;作者又喜用学术眼光分析逸闻趣事,常有标新立异之论点及表达——初看似乎离经叛道,细察则仍言之成理。而对于唯科学主义之弊端及谬误,作者关注尤多。
       《科学外史》出版后已获七项荣誉,包括首届(2013)年度“中国好书”、第十三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科学外史II》作为续编,思想性更强,论战色彩更浓,在当下某些争议问题上的立场更鲜明。
      

作者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前副理事长。已出版著作7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以及大量书评、影评、文化评论等,井长期在京沪等地报刊撰写个人专栏。

书摘


       目 录
      
       自序
       辑一 科学之名
       一 1835年的月亮:一场可喜的骗局
       二 埃舍尔的画中有没有科学?
       三 概率论在彩票游戏中帮助谁?
       四 智商测试之前世今生
       五 冷核聚变:利益争夺中的迷局
       六 是回归“科普”原初目的的时候了
       辑二 科学之惑
       七 那条“长尾”其实是虚幻的
       八 生也有涯,网也无涯:互联网“无限选项”之害
       九 中国互联网面临历史性的三岔口
       一○ 我们的身体是“客观存在”吗?
       一一 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争论及其意义
       一二 中国古代博物学传统发微
       辑三 科学之危
       一三 当代科学争议中的四个原则问题
       一四 被严重误导的转基因主粮争议
       一五 隐私与天书之基因伦理学
       一六 核电站与原子弹:哪个更危险?
       一七 科学政治学典型个案:台湾“核四”争议
       一八 阿波罗登月:用科学工具竖一块冷战里程碑
       一九 日本25艘航空母舰点鬼录
       辑四 亦幻亦真
       二○ 宇宙:隐身玩家的游戏桌,还是黑暗
       森林的修罗场?
       二一 想象与科学:地球毁于核辐射的前景
       二二 《黑客帝国》之科学思想史
       二三 《云图》:平庸的故事,奇特的讲法
       二四 《地狱》:人口困境的非法解
       二五 《自然》杂志与科幻的不解之缘
       二六 威尔斯为何无法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辑五 地外文明
       二七 从德雷克公式到SETI
       二八 围绕METI行动的争论
       二九 火星文明从科学课题变成幻想主题
       三○ 曾让天文学家神魂颠倒的“火星运河”
       辑六 身后是非
       三一 贵族天文学家的叛逆青春
       三二 遥想当年,天堡星堡……
       三三 使超新星革命,让大彗星造反
       三四 双面人:天文学家和星占学家
       三五 两百年的东方奇遇
       三六 哥白尼的圆:尚未扑灭的“谬种”
       三七 哥白尼学说往事:科学证据是必要的吗?
       三八 爱丁顿到底有没有验证广义相对论?
       三九 迷人悬案:玻尔与海森堡之1941
       辑七 步天之歌
       四○ 梁武帝:一个懂天学的帝王的奇异人生
       四一 水运仪象台:神话和传说的尾巴
       四二 星盘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
       四三 天文年历之前世今生
       四四 私人天文台之前世今生

书评       

科学应为谁服务

景布克

       2013年10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著名科学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江晓原的著作《科学外史》。此书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前者先后荣获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协会“首届 (2013)中国好书”、国家图书馆第九届(2014年度)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以及“2014年第十三届上海图书奖一等奖”等九个奖项。尤其是在2014年8月又入选首批“解放书单”,并获评2014年上海书展“十佳好书”,受到读者的追捧。
       今年8月,作者又推出了该书姊妹篇《科学外史 II》,此书在延续《科学外史》“新知识、新发现、新观点、新趣味”特点的同时,与现实关系更加密切,批判性更强。用作者本人的话说,就是“论战色彩更浓,对相关争议问题立场更鲜明”。首先,作者对于现实中与社会公众紧密相关的科学议题不仅不回避,相反却善于利用自己一以贯之的科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知识本身,深入浅出地给予剖析,既亮明自己的观点,也解答了公众的疑虑。例如在转基因主粮问题上,作者就认为,传统主粮食用好好的,为何要改吃转基因主粮?而媒体报道中,也常常将“推广转基因主粮”和“研究转基因技术”混为一谈。其实,对“转基因主粮”持谨慎态度的人,大都不反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此外,科学家的研究数据表明,转基因主粮既不能“增产”,也不会“减少农药使用”,而这两个特征,恰恰是大力推广转基因主粮的人一直极力主张和鼓吹的。更为重要的,转基因主粮的关键问题恐怕还在于其专利持有者的经济利益,这也是所有的转基因主粮推广者千方百计不愿意提起的!又如核电问题,作者亦认为,平时的“核电科普”只报喜不报忧,从核电本身和现实中发生事故的核电站看,核电的危险程度实在是比原子弹还危险!对于核电站而言,广大读者常常被相关的“科学工作者”所误导,而核电安全性、核废料的处理以及核电厂“只能开工不能停产”的事实,他们从来不会从相关科研工作者口中获得!此外,《那条“长尾”其实是虚幻的》《阿波罗登月:用科学工具竖一块冷战里程碑》《日本25艘航空母舰点鬼录》诸篇,也颇具批判性,值得一看。
       其次,对于科学史上的趣闻轶事,作者史海钩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科学往事,在增加新知的同时,亦增添阅读之乐。本书开篇之作《1835年的月亮:一场可喜的骗局》就是如此。初看此文,不仅疑惑,骗局缘何可喜?原来1835年美国著名便士报《太阳报》报道了英国天学家约翰•赫歇尔通过广角望远镜的重大“天文发现”——发现了“月球上各种植物和数量众多的棕色动物”。读者沸腾了,知识分子兴奋了,就连一向以严谨著称的科学家们也欣喜若狂了。然而,此后的事态发展却证明这是一条若假包换的假新闻和十足的恶作剧。但是,美国人显然不这么看,他们不仅不愿意追求《太阳报》的造假丑闻,反而继续追逐这这桩颇激动人心的“好事”——甚至在完全得知真相后,还踊跃地购买《太阳报》为此事而合编而成的小册子。媒体的目的——通过娱乐公众获取利润——达到了,公众也获得了开心的阅读体验。整个事件俨然成了一桩喜剧,然而,报道中的主角天文学家赫歇尔的感受却无人问津!另一篇《迷人悬案玻尔与海森堡之1941》还颇具悬疑色彩。作者通过两位伟大物理学家1941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的秘密会见谈起,从会谈的神秘地点、神秘的草图、奇怪的信件来分析海森堡有没有可能、主观上又想不想帮助纳粹制造原子弹,而结论依然是这个问题还真是说不清楚。
       通观全书,我们会发现,作者谈的是科学史以及现实中的科学趣闻、趣事,反对的确是“唯科学主义”。这是一本谈科学的书,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江晓原教授谈科学,一直认为我们应该摒弃“唯科学主义”的坏毛病,不要拜倒在“科学”的脚下,时刻应该注意,科学之外应有“人”——人才是科学的中心,而不是相反!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