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消失的南京旧景
作者:
黄强 编著
定价:
30 元
页数:
191页
ISBN:
978-7-309-10640-4/K.477
字数:
234千字
开本:
20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卢海鸣
      
       在中国当下近3000座城市中,南京是除了首都北京之外唯一带有“京”字的城市。“京”字中既蕴含着辉煌和荣耀,又饱含着酸楚和泪水。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享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她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约450年的建都史。在作为都城时期,南京因其“金陵帝王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往往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如六朝、南唐尽管是定都南京的地区性政权,在历史大动荡时期,却义无反顾地扮演着传薪播火、续绝存亡的角色。六朝的文学、艺术、史学、科技超迈前人,南唐的诗词书画独步天下。而明朝、民国作为定都南京的统一王朝,则义不容辞地承载起积累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的重任。明朝的文学、艺术、史学、宗教、科学、技术均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民国的文学艺术、思想教育、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等等更多地展现了兼容并蓄、转型创新的特质。在非建都时期,南京因其“江南佳丽地”的独特地理优势,往往是江南地区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如北宋的江宁府、南宋的建康府、元代的集庆路、清代的江宁府等,或为王侯封地,或为帝国陪都,或为龙兴之地,或为两江总督的驻地。南京无论在建都或非建都时期,都倍受历代帝王将相的青睐和文人墨客的厚爱。这些都是南京这座城市值得骄傲的一面。
       毋庸讳言,南京在历史上也曾经饱受战火的蹂躏,抢劫、强奸、屠城、废墟乃至城下之盟屡屡成为这座城市的代名词,梁朝的侯景之乱、陈末隋初的“平荡耕垦”、清末的中英《南京条约》、太平天国时期的兵燹、抗战时期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等,均给这座城市抹上了“悲情”色彩。南京的兴衰起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中国历史的缩影。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两千多年来,南京城市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著名 “风景”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化为历史的永恒和记忆,我们只能偶尔透过发黄的古籍文献记载和中外有心人士拍摄的照片,拼缀出历史的碎片,遥想当年……
       令人欣慰的是,曾经与我和叶兆言先生合作编写《老明信片·南京旧影》的黄强先生,多年来致力于这一方面的研究,通过经年累月的潜心研究和搜集整理,对南京历史上消失的一道道 “旧景”——包括地理、历史、交通、民俗、饮食、名胜古迹等,采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叙述,配以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图片,将诸如长干里、雨花台、谢公墩、清凉古道、周处读书台、中敌台、袁枚墓、惠民桥、第一公园、万寿宫、薛庐、刘园、曾公阁、大报恩寺、江南贡院考棚、惜阴书院、暨南学校、南洋劝业会,以及盐水鸭、小铁路、茶社、戏院、船娘、黄包车夫这些消失的“风景”,较为全面完整、直观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南京这座城市的过去,而且有助于我们把握这座城市的现在,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建设这座城市的未来。
       《消失的南京旧景》为中国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展现过去、把握现在、着眼未来,提供了一种新的门径,我们期待更多历史文化名城中消失的 “旧景” 重新展现在读者面前。
      
       2014年4月
      

作者简介


       黄强 字不息,江苏南京人,现为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江苏工作中心总编、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理事。作者独辟蹊径,将服饰学知识应用到《金瓶梅》研究,开创了《金瓶梅》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第一个在《金瓶梅》研究领域提出时代背景为正德朝的学术观点,成一家之说;出版中国第一本内衣史专著、中国第一本文人置业经济史专著;刊发论文百余篇,出版《另一只眼看〈金瓶梅〉》《中国服饰画史》《衣仪百年》《走进佛门》等著作10本,与叶兆言、卢海鸣合著《老明信片·南京旧影》。

书摘


       目录
      
       序 卢海鸣
      
       自序
      
       01 两小无猜长干里 
        一、商业繁华区
        二、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三、长干桥连接城内外
        四、长干里酒旗风
       02 旧时的南京船娘 
        一、秦淮船娘
        二、玄武湖船娘
        三、风流夏五娘
        四、船娘曲
        五、说不尽的秦淮故事
       03 劳动者黄包车夫 
        一、民国主要交通工具
        二、南京的黄包车
       04 落花缤纷雨花台 
        一、雨花冈上悟雨花
        二、江南第二泉——永宁泉
        三、六朝烟水气
        四、南京南大门——雨花门
       05 清凉山与清凉古道 
        一、幽静清凉寺
        二、清凉古道
        三、登临翠微亭
        四、潮打空城寂寞回
       06 湖神庙与陶然亭 
        一、湖神庙祈平安
        二、陶然亭即陶公亭
        三、玄武湖断桥
       07 浦口第一名胜“中敌台” 
        一、御敌修建中敌台
        二、点将台下藏兵洞
       08 南京何处谢公墩 
        一、两处谢公墩
        二、谢公墩位置
        三、半山园之谢公墩
       09 曾经幽雅的周处读书台 
        一、孝侯风烈高千古
        二、林木高深读书台
        三、环境幽静好读书
        四、读书台风雅不再
       10 五台山旁袁枚墓 
        一、袁枚离世后颓败的随园
        二、随园旧迹袁枚墓
        三、袁枚墓清扫一空
       11 下关江边赏风景 
        一、下关开埠
        二、南京的水陆门户
        三、商业繁华区
        四、江边看风景
       12 下关记忆惠民桥 
        一、张之洞建洋式活桥
        二、桥上桥下两繁忙
        三、消失的惠民河和惠民桥
      
       13 银涛倒泻紫霞洞 
        一、洞外景色见胜
        二、纳凉好去处
       14 小西湖乌龙潭 
        一、又名小西湖
        二、韵味宛在亭
        三、疏浚乌龙潭
       15 台城沧桑 
        一、台城烟柳名扬天下
        二、台城怀古
        三、被认错的台城
        四、朱偰镜头中的台城
       16 消失的南京老城门 
        一、明代十三门
        二、船形通济门
        三、交通中心水西门
        四、不太平的太平门
        五、驸马守护金川门
        六、两山依托仪凤门
       17 旧影中的两江总督府 
        一、清代重臣两江总督
        二、督署建筑格局
        三、督署辕门变模样
       18 昔日南京会馆 
        一、应运而生的会馆
        二、同乡会所办事处
        三、南京会馆的分布
        四、著名会馆
        五、江西会馆即万寿宫
        六、有江西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
        七、劫后余生的南京会馆遗存
       19 黄屋重檐“万寿宫” 
        一、“金陵一景”即为“万寿宫”
        二、万寿宫供奉道教真君
        三、并非两个万寿宫
       20 三鼎足之一的“第一公园” 2
        一、第一公园的前世今生
        二、更名“第一公园”
        三、西洋建筑风格的公园
       21 毁于战火的“刘园” 
        一、秦淮河南建刘园
        二、吟诗会俊达
       22 金陵名园“薛庐” 
        一、薛时雨其人其事
        二、弟子为师筑薛庐
        三、薛庐的规模与构造
       23 晚清名园“愚园” 
        一、愚园又名“胡家花园”
        二、规模宏大景点多
        三、最具特色的假山
        四、复建愚园
       24 “石巢园”残影 
        一、阮大铖居住库司巷
        二、颓败的石巢园
       25 何处再觅杏花村 
        一、城南有个杏花村
        二、建园就去杏花村
        三、吴敬梓钟情杏花村
        四、几度沧桑夕阳红
       26 江天秀色“曾公阁” 
        一、回栏临湖面
        二、江天小阁坐人豪
        三、“沧桑”之句成谶语
       27 中世纪建筑奇观“大报恩寺” 
        一、历史远溯东吴时期
        二、五色琉璃插霄汉
        三、登塔望远,极目骋怀
        四、遗迹三藏殿
        五、大报恩寺的劫难
       28 江南贡院考棚旧影 
        一、江南贡院的历史
        二、科举规模与影响
        三、两江考棚
        四、江南贡院号舍规模
        五、江南贡院走出的名人
       29 文德桥赏半边月 
        一、文德桥的来历
        二、文德桥栏杆“靠不住”
        三、赏月佳地文德桥
       30 青砖小瓦的南京民居 
        一、青砖小瓦马头墙
        二、民居集中地
        三、城南小巷寻诗意
       31 被遗忘的烈公祠 
        一、龙蟠里藏有烈公祠
        二、修祠建塔祭烈士
        三、烈士祠难觅踪迹
       32 龙生九子赑屃碑 
        一、赑屃喜驮碑
        二、赑屃碑在下关
        三、赑屃碑立于天妃宫
       33 名儒主政的惜阴书院 
        一、惜阴书院惜光阴
        二、名儒主政育英才
       34 华侨第一校“暨南学校” 
        一、端方开办暨南学堂
        二、改名“暨南学校”
        三、“国立暨南大学”的创立
        四、声教四海,名师辈出
       35 开风气的南洋劝业会 
        一、南洋劝业会盛况空前
        二、开一时之风气
        三、新开丰润门
       36 运营五十载的小铁路 
        一、小铁路——“宁省铁路”
        二、坐火车赏风景
        三、五十载运营寿终正寝
       37 形形色色的茶社 
        一、南京也有早茶
        二、喝茶意不在茶
        三、茶社名称五花八门
        四、南京茶馆数量惊人
        五、北湖烟柳品香茗
        六、禅茶一味豁蒙楼
        七、别有风味的露天茶摊
       38 销声匿迹的民国老戏院 
        一、南京最早影院
        二、座位最多的首都大戏院
        三、美式的新都大戏院
        四、被拆除的老戏院
        五、硕果仅存的大华大戏院
       39 鸭都南京 
        一、南京特产“盐水鸭”
        二、水西门出鸭子
        三、百年老店“韩复兴”
        四、美味佳肴“美人肝”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