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从国别文学走向世界文学
作者:
刘洪涛 著
定价:
38 元
页数:
293页
ISBN:
978-7-309-10648-0/I.835
字数:
25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的成果,分为四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视野”、“英美文学研究”、“中西文学比较研究”和“世界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本书力图体现从国别文学,经跨国交往,走向世界文学的学术理路,为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尝试。
      
      

作者简介


       刘洪涛,文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Chinese Literature Today执行主编,《当代世界文学》(中国版)常务副主编。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西方文学及中西文学关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著作有《沈从文小说新论》、《徐志摩与剑桥大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视野》、《荒原与拯救:现代主义语境中的劳伦斯小说》等,译著有《艺术有什么用》、《没有国家的人》等,主编有《新世纪国外中国文学译介、研究文情报告?北美卷》、《欧美文学简史》等。

书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总序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终于将陆续与读者见面。从动议编辑这套文库到如今变成现实,其中真是颇多可感怀之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中生代”比较文学学人一次小小的集结;“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我们献给自己师长们一份迟交的作业;“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又是我们给各位同仁,乃至更年轻同行们发出的对话与批评的邀请。
       多年的酝酿筹划、多年的协同努力,使我们逐步将自己的工作与更深远而广大的时间和空间背景联系了起来,并开始慢慢融入其中。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受系统学术训练的“新一代”比较文学学人,我们深深知道,自己的每一点成长与进步,都无不受惠于祖国的开放改革,受惠于师长们的谆谆教诲,受惠于同辈间的切磋琢磨。我们是这十五年、三十年乃至更长时段文化积淀的受益者,也是一批如饥似渴的学习者和无比幸运的历史见证者。我们也许注定是行色匆匆的“过客”,但我们却也应是承先启后的“桥梁”,必须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声音”。而这里记录的正是我们探索行进的脚印,也是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学科一点微末的贡献。
       百年中国文学“走向(进)世界”的历程,给了我们思考过去、筹划未来的“底气”;新时期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发展,为我们准备了难能可贵的学术资源和不可或缺的学科建制。我们将这套丛书命名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文库”,以之与我们所属的学科名称相呼应,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默契: 打破界限,超越学科、语言与文化的限制,乃是我们比较文学学人的使命乃至宿命。是的,我们无疑拥有不同的学术爱好、志趣和观点,但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我们必须在世界的语境中,以比较的眼光,从多学科的视域,面对并尝试回答我们所浸润其中的文学与文化问题。
       “德不孤,必有邻。”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身处富于活力和学术追求的知识与精神共同体之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许多老师和朋友的无私帮助;也得到了具有远见卓识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以及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们要送上我们衷心的谢意。
       同样值得高兴的是,与这套“文库”相呼应,《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辑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讲座系列”等姊妹项目也已次第启动。
       在“文库”陆续面世的这个特殊时刻,先贤们的声音似乎又一次在我们的耳畔响起。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发展应“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而陈寅恪先生则说,华夏文化的崛起须“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出,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响应先贤的号召,集结这套文库,仅是我们的一种尝试。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到这“取今复古”、“扩大恢张”的行列中,贡献他们的智慧与力量;希望我们会有继续编辑以后各辑的荣幸。
       是所望也,谨为序。
       编者
       2013年5月初稿
       2014年4月修订
      
       目录
      
       代序:如何成为世界文学?
      
       第一辑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视野
       湖南区域文化与乡土文学
       《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
       徐志摩的剑桥诗歌研究
       张爱玲小说中的戏曲意象及其象征意蕴
       美国《当代世界文学》杂志与中国文学
      
       第二辑 英美文学研究
       莎士比亚历史剧题材改编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政治
       幻想·双重人格·内心乌托邦
       ——作为现代心理剧作家的奥尼尔
       劳伦斯小说与非理性主义
       原始主义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应用及其相关问题
       ——以劳伦斯小说为中心
      
       第三辑 中外文学比较研究
       托尔斯泰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易卜生《玩偶之家》在中国的四种读法
       钱谷融先生与外国文学
       现代中学语文中的外国文学作品形态分析
       新中国60年劳伦斯学术史简论
      
       第四辑
       世界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形象学简论
       世界文学:学科整合与历史承担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世界文学观念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两次实践
       世界文学观念的嬗变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从《朗文世界文学作品选》看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文学理论与实践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