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研究
作者:
熊玉莲 著
定价:
26.50 元
页数:
235页
ISBN:
978-7-309-10956-6/D.700
字数:
18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是20世纪70年代现代金融创新中与场内交易对应的金融衍生产品,其本质是市场参与者之间签订的非标准化合约。在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初期,交易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这种非标准化合约的法律效力与违约风险,实践中出现的案例大多与此相关。因此,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早期研究也主要是围绕合约的法律地位和违约处理机制展开,探讨如何降低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风险、减少个体交易面临的信用风险等。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的发展,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出现许多新的变化。一是交易量突飞猛进,远远超过场内交易的发展规模;二是基于一般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之上的现代信用衍生产品如信用违约互换等大量出现;三是交易集中于实力雄厚的大交易商如美国国际集团、雷曼兄弟等。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这些变化,一方面使单个信用风险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扩大,风险进一步集聚,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监管和规范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大量无实体CDS(naked CDS)充斥市场,使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量数倍于其基础资产,CDS交易演变为纯粹的投机赌博。CDS扩大了抵押证券化的传递途径,而监管缺失使公司在参与高风险的CDS等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缺乏必要的资本金和保证金支持,这样一旦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发生投资亏损,公司就会遭遇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手的抵押品追索。其直接结果是导致许多重要的市场参与者面临流动性困难,甚至走到破产的边沿。监管缺失还使CDS等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缺少集中清算平台,在没有可靠信息来源来判断对手风险的情况下,大交易商的支付困难迅速波及其交易对手和其他市场参与者,使整体市场面临交易萎缩和流动性困境,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个别风险最终演化为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备受指责,无序的市场交易不但成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也是危机传播和扩散的强力助推器。为此,强化对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的法律监管成为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检讨和改革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起步较晚,但市场发展也已初具规模。2012年,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名义本金总额近20万亿元,其中交易活跃的利率互换在最高月份成交的名义本金总额超过4000亿元。从结构上看,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已形成包含汇率、利率和信用产品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交易品种覆盖远期、互换和期权等不同层面。
       但与交易规模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有关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立法滞后,法规制度不完善,相关规范不健全。体制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功能监管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等机构监管者之间缺乏常规性的定期磋商机制,行业协会离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管也还有相当的距离。制度建设方面,我国尚没有建立系统性风险防控的保障机制和较为成熟的投资者保护制度,对市场参与者目前仍然采取的是简单的资格审查、市场准入和交易数量控制等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参与者管理风险的需求的增加,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如何在金融创新的同时控制金融风险,构建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监管框架,避免系统性风险的产生,是我国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需要,也是我国顺应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要求。
       本书从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信息不对称及蕴含的风险出发,以美国为例疏理现有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的制度性缺陷,探讨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缺失对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及国际社会的监管改革,阐述与中央清算、数据报备和交易商有关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监管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监管现状和现有监管的不足,论证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框架的构建。
       研究方法上,本书以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为主体,综合运用经济学、金融学等相关理论,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展开深层次研究。研究过程中注重中外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比较研究和个案分析中重视实证性,通过统计数据的运用,使法律制度的论证建立在全面而坚实的实证基础上。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概述
       第一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分类
       第三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
       第四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历史沿革
       第五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现状
      
       第二章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第一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一般风险
       第二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下的风险
       第四节 关于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的争议
       第五节 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第三章 美国金融危机与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缺失
       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
       第二节 CDS的交易特征及其风险
       第三节 美国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渊源
       第四节 金融危机前的政府监管及其困境
       第五节 监管缺失对危机的影响
      
       第四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改革
       第一节 国际组织的改革建议及措施
       第二节 美国的监管改革
       第三节 欧盟的监管改革
       第四节 英国及其他国家和经济体的监管改革
      
       第五章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商监管
       第一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商监管的重要性
       第二节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商监管的内容
       第三节 美欧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商监管的比较
      
       第六章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中央对手方清算监管
       第一节 中央对手方清算模式及其发展
       第二节 中央对手方清算监管的目标
       第三节 清算产品的监管
       第四节 中央对手方监管
      
       第七章 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数据报备与数据库监管
       第一节 交易数据报备的目的
       第二节 数据报备主体及报备标准
       第三节 交易数据库的注册登记和执业规范要求
       第四节 数据的使用规范
      
       第八章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现状与不足
       第一节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监管现状
       第三节 现有监管的不足
      
       第九章 我国场外金融衍生产品法律监管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监管体制和立法体系
       第二节 构建系统性风险防控的保障机制
       第三节 强化对交易商的监管
       第四节 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