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伟大的捕风——周作人散文反抗性研究
作者:
朱晓江 著
定价:
28 元
页数:
238页
ISBN:
978-7-309-10849-1/I.855
字数:
19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讨论抗战以前周作人散文写作中的反抗性特征。周作人散文写作中的“反抗”特性,具有双重内涵:它既指向中国传统的礼教,以及在此一礼教笼罩下的人的生活;同时也指向现代资本主义物的文明,以及以此为核心的别一种偏枯的生活。在这种种反抗的背后,周的目的,是要以“新的自由与新的节制”,来“建造中国的新文明”。
      

作者简介


       朱晓江 1972年10月生于浙江省上虞市。现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副社长、学报社会科学版执行主编、编审,复旦大学文学博士,杭州市新世纪“131”优秀中青年人才(2006年)。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自1997年以来已出版《书生本色——胡适传》《山水清音——晋宋山水诗的艺术世界》《有情世界:丰子恺艺术思想解读》等著作10部,其中《有情世界:丰子恺艺术思想解读》获第14届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山水清音——晋宋山水诗的艺术世界》获第13届杭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著《从“湖畔”到“海上”——白马湖作家群的形成及流变》获第17届杭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鲁迅研究月刊》《社会科学战线》《美术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新文学”与“新文明”:周作人散文的“反抗性”特征及其思想内涵
       一 引言:“文学是不革命,然而原来是反抗的”
       二 “以虚无之物为上古之方舟”:超越于“质体”的“精神”张皇说
       三 “人的文学”:“只能说时代,不能分中外”的“人类共同的运命”
       四 “人类正当生活”的追求:“新文明”视野下散文反抗性的内涵及其展开
      
       第二章 “美文”:“闲适”背后的文明批评
       一 问题的提出:为什么提倡“美文”?
       二 视野的拓展:日本“新文学”与中国“新文学”
       三 “颓废”的风格:“美文”写作与现代性反思
       四 “生活之艺术”:“建造中国的新文明”
      
       第三章 从“文体革新”到“思想革命”:小品文观念的转折及其文化意蕴
       一 “传统”:一个全息的文化概念
       二 “小品文”的转折:从“文体”借鉴到“文学史”考察
       三 现实的指向:在“革命文学”的参照下
      
       第四章 “时事之文”:“时事”与“文明”的双重观照
       一 “思想自由”与“宽容”:“非宗教运动”的出发点
       二 “种业”视野下的“时事”:关于“清室优待问题”的议论
       三 知识分子的分化与责任:从“女师大”事件到“三·一八”惨案
       四 “故鬼重来”:从“时事”转向“历史”
      
       第五章 “笔记体散文”:从“历史的批评”进入“文明的批评”
       一 “时文”与“策论”:周作人的中国知识分子批评
       二 “消极”抑或“积极”:知识分子民间岗位意识的确立与确认
       三 “圣像破坏”与“秩序重建”:对“妇女问题”的关注
       四 “消解种业”与“文明更生”:打破历史的循环
       五 “物理”与“人情”:“常识”的普及与散文写作
      
       结语“遗民”心态与散文反抗性的消退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