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复旦新学术网首发系统正式上线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0日


       2019年12月18日,复旦新学术首发系统上线发布会在复旦大学逸夫楼举办。
       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总经理李华,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文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姚凯,《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汪涌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副主编张晓虹,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侯体健, 东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王克斌,副主任马文娟,《新闻大学》主编朱春阳,《复旦教育论坛》主编熊庆年,编辑部主任赵友良,《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主任储丹丹,《城乡规划》编辑部主任苏海龙,“新学术网”执行主编高婧,《东方学刊》资深编辑郭杰振,《研究与发展管理》资深编辑金妮、倪燕燕,复旦大学图书馆情报员侯鑫鑫和“新学术网”建设运营团队成员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解放日报、文汇报、社会科学报等媒体嘉宾出席了首发式。
      

       继2018年9月13日“新学术网”正式上线后,历经一年多的精耕建设与稳步推进,复旦新学术网站发表论文达到350篇,公众号发表数量推文170篇,目前合作期刊和辑刊达到30家左右,建立了良好的共赢合作模式。复旦新学术网首发系统能够实现学术成果快速发布,为所有期刊提供集群服务,并通过专家推荐和大数据算法分析,形成权威学术推荐,顺应国际开放获取潮流,体现学术资源共享理念。
       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介绍了论文首发系统、论文评价系统、学术产品和学术图书馆对接系统以及底层各个学科的数据库建设等新学术网平台核心模块。新学术网自2014年启动,去年正式上线到论文首发系统发布,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未来走向渐趋明晰,其后将不断补充若干具有支撑意义的核心模块,以建构平台学术影响力和生命力。之所以先做论文首发系统,缘于如下考虑,复旦有很强的人文社科类学科力量,在全国范围内亦极有影响力,但缺少一个可堪与之匹配的人文社科杂志集群。出版社乐意提供无偿服务,承担起这项任务,将从建设人文社科期刊群起步,最终实现打造全学科杂志群这一远期目标。
       论文首发系统作为新学术网第一个核心模块正式运营后,一系列后续工作将会紧密跟进。包括和图书馆合作,把人文社科的评价系统做起来,国内此领域尚属空白,具有开先河的意义。去年已经做了哲学学科初步评价系统的试运行。明年的计划是把人文社科的论文评价系统做起来,优选论文作者发起有分量的学术论坛,启动论文评价和评奖机制,进一步扩大论文首发影响力,这将是新学术网第二个核心模块。
      

       严峰坦言,在做了网站产业后才知道,一个好的概念要落地,有很多要素,缺一不可。譬如资金。网站的持续运营必须要有好的商业模式支撑,才能赋予平台持久的生命力。新学术网已在打通学术产品和学术图书馆对接方面有了成功的尝试。具体做法是,遴选国内一批好的学术型出版社,来对接一些优质学术图书馆,对接模式建立以后,对出版社收取管理费,以反哺平台良性运行。据调研结果反馈,不少出版社反应积极,表示愿意付费参加。此外,新学术网还跟复旦大学图书馆合作,启动了学者信息底层数据库建设。目前图书馆已经把复旦人文社科的学者数据库做了基本梳理,还将进一步开发推广。
       严峰在发言中表示,期待与在座复旦各家优秀期刊达成合作,进而扩展到上海市各家兄弟高校,实现集群优势,把网上学术影响做大,为上海市切切实实做一个网络学术传播的优质平台。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经理李华向与会来宾汇报了新学术网近一年来的进展情况:用户数量、论文发表量以及合作期刊辑刊的数量都大幅度增加;发起沪上大学出版联盟,共享共赢,优化整合学术资源;组织相关学术培训,2019年共举办了三次学术培训;自主开发数据库项目,整合学术资源,并实现数据库销售。 复旦新学术是一个跨媒体融合的平台,不仅可以发布纸质书与期刊的电子版本,也可以通过融媒体的模式,利用音频、视频等形式,拓宽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方式,为学术交流提供更多便利。2019年,复旦新学术获得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支持”,下一步将继续积极开展数据库的挖掘和建设,基于网络云端技术,使得学术的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多元。
      

       新学术网执行主编高婧强调,“首发”的概念指作者直接向新学术网平台进行投稿发布学术成果,另一种是期刊的优先发布和网络发布。“首发系统是在新学术网一期首发栏目基础上的重要更新和升级,原先平台以内容展示为主,现在转变为具备智能交互功能、有良好用户体验、初具大数据概念、未来具备区块链概念可能性的网站。”
      

       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文斌一直以来也关注着新学术网的发展,他为新学术网引入了中和软件技术团队,并对新学网项目给予最大的技术支持,他说希望新学术网能够聚集更多的优质内容,让学术生态更加完整,稳步推进,让项目持续发展。
      

       学术平台二期总体规划设计陶余会博士把新学术平台比作一个社区,她说:复旦智库团队规划好了社区的愿景和蓝图,码农团队为整个社区造好了第一幢楼。接下来,要为这幢楼引入高层次的学术大咖、输入高质量的学术内容、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将这个社区打造成学术生命力旺盛的、有影响力的社区。
      

       技术开发Leader路文彦介绍了论文投稿的详细步骤、审稿流程、评论功能、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和版权保护等功能,他表示新学术网不仅是内容展示,而是用户可以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与会来宾也对新学术网提出了许多建议,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文斌希望新学术网能够聚集更多的优质内容,让学术生态更加完整。《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汪涌豪表示会推进和新学术网的合作,积极推送好论文。《复旦教育论坛》主编熊庆年对新学术网首发系统的上线表示了祝贺,并建议通过精准化推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平台加强数据挖掘,编辑部主任赵友良提出可以细化新学术网与期刊合作的规则。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姚凯也认同新学术网要加大宣传推广,提高影响力,未来能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学术品牌,争取更多的资源,另外他还建议成立期刊联盟,调动线上线下的所有合作。复旦大学文科处副处长侯体健建议可以把数据库作为网站的特色,整合学术专著的资源。东华大学期刊中心主任王克斌建议新学术网可以追寻新时代期刊出版的规律,能够满足新时代期刊出版的基本要求,为作者、读者提供便捷精准的知识服务,开发学术论文的评价体系并坚持追求社会效益。《新闻大学》主编朱春阳提出完善合作的流程,《研究与发展管理》的编辑金妮和倪燕燕希望新学术网在功能上继续完善细节,提高用户体验。《城乡规划》编辑部主任苏海龙希望新学术网能够创建一套新的有影响力评价标准,做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复旦新学术定位为,在互联网时代为人文社科的学者、师生提供学术交流与共享的平台。其网站针对学术生产流程的各环节要求,始终致力于整合优质学术资源,传播品质学术内容,发掘有价值的学术内涵,成为贯穿学术活动、学科建设、科研过程、学术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除网站以外,还有“复旦新学术”的微信公众号,在移动端传播部分优秀学术成果,形成了以学术传播为特色的融媒体联合。未来复旦新学术将继续以社会效益为最大追求,成为师生学者、期刊集群和学术机构推广知识产权、交流学术思想和技术的重要渠道,积极开展线上堂上双线活动,建立出版联盟和云端数据库,探寻合作共赢的盈利模式,同时也会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造血机制,以支撑平台的长期运营,努力将复旦新学术打造成为有深度、有态度、有品质、有权威的学术融媒体品牌。
      

       撰稿:陈丽英 秦霓 高婧
       摄影:李映潼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