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蒋风教授新编《中国儿童文学史》学术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1年6月29日


       2021年6月26日,蒋风教授新编《中国儿童文学史》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浙师大原校长、国际格林奖获得者蒋风,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韦苇,浙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吴其南,儿童文学作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汤素兰,复旦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学前教育分社社长张永彬,浙江省社科联科普处处长王三炼等出席会议。浙师大副校长潘慧炬致欢迎辞。本次会议由浙江师范大学主办,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承办,人文学院院长葛永海担任主持。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30余位儿童文学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做主题发言。
      

       96岁的蒋风教授在研讨会现场深情表达:“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最好的教科书,在童年时代,如果能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将会一生受用不尽。我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是因为国家日渐繁荣富强,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时代给了我实现梦想的机会。”
      

       蒋风在学界拥有较高学术声誉,曾被评委中宣部“德业双馨”专家学者。他创建全国高校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机构,曾编写中国第一部儿童文学史《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理论专著《儿童文学概论》。他十分重视教材的前沿性,强调教材对学生德行发展的作用,关注教材的使用与反馈,历经多年编写修订,《中国儿童文学史》于2019年年底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次研讨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发展与现状,放在整个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儿童文学史的定位、书写、重构等话题展开了广泛交流。
      

       张永彬首先代表出版社向蒋风教授致敬!感谢蒋风教授及浙师大团队长期以来对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信任和支持。因为疫情,研讨会推迟了一年多,但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读和思考,有助于提升研讨的理论深度。他从研究视野、篇章结构、时间跨度等方面肯定了新版儿童文学史的意义。指出,蒋风教授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创者,每隔十年对中国儿童文学进行梳理,历经半个世纪,促使儿童文学史推陈出新。
       韦苇教授梳理了国内儿童文学史的编写脉络,认为蒋风远见卓识,胆魄过人,重视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并结合本校力量主编中国儿童文学史,弥补了中国儿童文学自来无史的缺憾,使得浙师大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重镇。
       吴其南教授对新版文学史的问世表示祝贺,他认为,研究儿童文学史首先要先研究“我是谁”的问题,并始终要回到原点去界定,不断反省、提炼建构,以期将其合理化。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汤素兰围绕“主体、当代、世界”三个关键词进行评述。她主张儿童文学史的写作应当摆脱对现当代文学史的简单套用,彰显儿童文学自身的主体性。蒋风教授在新编《中国儿童文学史》中对通俗、网络儿童文学的纳入,体现了当代儿童文学史写作的开放性视野。此外,汤素兰认为,新编《中国儿童文学史》以世界优秀儿童文学为参照的同时,以客观的态度叙写中国儿童文学,坚守了中国儿童文学的民族性
       浙师大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吴翔宇探讨了儿童文学史写作的难度与张力。他提出编写儿童文学史的难度在于儿童文学概念的模糊,因此他用“中国、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对中国儿童文学概念进行了界定。吴翔宇认为儿童文学并非孤立的存在,儿童文学史写作的张力在于既要将其纳入文学史的整体文化语境中,又要确立中国儿童文学自身的主体性。
       责任编辑谢少卿认为这本《中国儿童文学史》能够在统一中呈现多元,在共性中保留个性,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体现审美性、儿童性为评判优秀儿童文学的标准,重新梳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
       总结会上,吴翔宇将本次会议的议题概括为两个层面:一是关乎中国儿童文学史的编撰方法的讨论;二是以编写文学史为契机,延展到整个儿童文学史书写问题的讨论。他指出,复旦版文学史有鲜明的研究对象,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儿童文学史的重写、重构的尝试。
       周晓波、李红叶、马筑生、崔昕平、胡丽娜、齐童魏等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文学名家、评论家从不同的价值和视角发表各自的学术见解,肯定了蒋风教授在中国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建设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表达了美好祝愿。
      

       文字:卫栋 陈丽英
       摄影:陈怡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