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大公报〉全史(1902—1949)》新书首发式在天津举行
发布时间:2023年6月21日


       2023年6月17日为《大公报》创刊121周年,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学院原院长、教授吴廷俊先生领衔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公报〉全史(1902—1949)》新书首发式于是日举行。
      

       《〈大公报〉全史(1902—1949)》新书首发式暨新闻史研究与教学学术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天津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主办,由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承办。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责任编辑史立丽、关春巧出席了此次会议。
       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钟英华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大公报》与天津师范大学有天然的血脉联系,2003年天津师范大学成立新闻传播学院,今年建院20周年。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新闻学院的发展,致力于推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此次举办的新书首发式,各地专家学者相聚一堂,探讨中国新闻史研究与教学的新规律、新特点,相信一定会为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致辞最后,钟英华校长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天津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贾自新表示《大公报》创刊一个多世纪以来,“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不仅记录了天津的历史沧桑,也记录了中国的风云变幻,留下了很多珍贵史料。成为镌刻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对吴廷俊先生领衔的《〈大公报〉全史(1902—1949)》首发表示衷心祝贺。
       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方汉奇教授通过视频方式致辞。方汉奇教授指出《大公报》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份声名卓著的报纸,在新闻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吴廷俊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大公报》的历史,此次300多万字的新书《〈大公报〉全史(1902—1949)》是吴教授四十余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这部专著刷新、订正了前期研究工作的分析和评论,代表了关于《大公报》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教授在致辞中传达了方汉奇教授对吴教授新作的一段补充:吴廷俊教授的研究弥补了前人研究的很多缺口,吴教授是新闻史研究中的卓越学者,研究成果远迈前人。王润泽教授认为目前在新闻史研究中面临着一些情况,并表示吴教授对《大公报》史的研究为众多学者在该领域树立了典范。
       在新书首发式上,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率先致辞。陈昌凤教授对《〈大公报〉全史(1902—1949)》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书是中国新闻史中个案史的最高成就。吴教授秉持着严谨的学术态度和自我批判精神在古稀之年完成了此部巨作,其开掘之深,考据之详,思考之精微,观点之独到,是《大公报》史研究中前所未有的。同时,吴教授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学界研究新闻史一种科学求真、实事求是的价值观。
       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指出,研究中国近代史,不能不读《大公报》。吴廷俊教授著的《〈大公报〉全史(1902—1949)》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大公报》47年历史的巨著,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书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在吸收以往《大公报》史的基础上,将《大公报》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是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代表了我国有关《大公报》研究的最高水平。
       随后,《大公报》老报人的两位后裔代表,工人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刃和华夏时报原社长、总编辑张宝林分别致辞。张刃副总编辑表示作为一名读者,吴廷俊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天津师范大学举办此次会议表示感谢。张宝林总编辑首先对吴教授的新书巨著的出版表示祝贺,并亲自题诗一首表达对历史报人的怀念之情。
       最后,《〈大公报〉全史(1902—1949)》作者吴廷俊教授向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出版单位以及多位提供帮助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
       在新书首发式的最后,天津师范大学校长钟英华、天津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贾自新、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王润泽和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共同进行新书首发剪彩,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王卫东向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卫东教授赠书。
      

       在专家对谈环节,由陈昌凤教授主持,吴廷俊、王润泽、倪延年、邓绍根、张明新、韦路、程丽红、郑亚楠、蒋建国、俞凡、张德胜等专家学者对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现状、此次新书出版的意义以及个人研究中国新闻史的经验进行了探讨与交流,现场气氛热烈,互动良好。
      

      
       《〈大公报〉全史(1902—1949)》
      
       内容简介
       本书由“报史”“年表”和“报人”三卷构成。
       “报史”卷以“大公”精神为内在逻辑撰写而成。1902年至1949年的《大公报》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即英记时期、王记时期和新记时期。各个时期的报史由于主持者对“大公”精神贯彻的程度差别而呈现不同的面貌:英敛之首倡“大公”,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公报》转手王郅隆,在胡政之主持下,报纸进入现代发展轨道;转手王景杭后,“大公”精神缺失,最终导致报馆倒闭;新记续刊,重扬“大公”旗帜,使《大公报》发展到新的高度。“年表”卷是以日记、报纸资料、人物传记、相关回忆文章与研究论著为根据所编撰的大事记,分为英记年表、王记年表和新记年表。“报人”卷则为“《大公报》人”立传,共收入56人,分“三世创业者”“新记‘少帅’”“采编精英”和“经营里手”四个层面。
       三卷内容相辅相成,“报史”卷本着“论从史出”的治史原则,更新了以往《大公报》史研究的诸多观点;“年表”卷为撰史准备了翔实的史料;“报人”卷则作为“报史”卷的补充,其内容更为生动、丰满。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大公报》史最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吴廷俊,1945年生,湖北天门人。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历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教育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副会长兼导师。主要研究新闻传播史、新闻教育。其研究成果《新记〈大公报〉史稿》(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1997年获第三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中国新闻史新修》(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011年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2012年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