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共探AI赋能人文社科新未来
复旦大学举办2025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大会暨《未来已来——2025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发展蓝皮书》发布仪式
发布时间:2025年3月3日


       3月1日,2025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大会在复旦大学举行。以“AI驱动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与范式变革”为主题,大会聚焦“AI4SS社会智能体和复杂系统” “AI风险识别与智能决策”“AI4H中华文明源流建构与传承”“AI伦理和治理:安全可信与价值对齐”等议题,探索人工智能与哲学社会科学深度融合中的理论创新与方法变革,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会上发布了即将由复旦大学牵头编写、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内首部AI与人文社科结合领域的全面报告《未来已来——2025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发展蓝皮书》。来自国内政商学媒各界专家及师生代表400余人参会。
      

       在建校120周年之际举办此次大会,是学校进一步增强学科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会上发布的《未来已来——人文社会科学智能发展蓝皮书》由复旦大学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牵头,联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和德勤中国共同编写,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蓝皮书》云集了近50位权威专家,历时一年筹备,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AI与人文社会科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挑战、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前沿进行了全面梳理。报告指出,在AI赋能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了数据和机理双驱动的第五范式,极大地拓展了研究对象的广度,机理分析的深度和科学发展的速度。《蓝皮书》的发布标志着国内学界开展人文社会科学智能研究的新起点,将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深度的融合,推动新文科创新提速。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吴力波介绍了《蓝皮书》主要情况。她指出,全书分为理念、方法和应用三个篇章。理念板块聚焦范式变革,探讨了数据与机理双驱动的人文社科研究范式变革、复杂社会系统仿真赋能科学决策、AI4SSH的数据创新与规范和AI4SSH的关键算法与模型。其中,以“模仿”为目标的机器学习和以“模拟”为目标的计算模拟两大技术取向是本书亮点之一。方法板块聚焦方法创新,分析了AI4SSH研究前沿趋势、计算社会科学与AI时代的舆论与教育研究、AI赋能的群体行为仿真与预测和AI时代的经济金融研究与预测。在这一篇章,本书不仅从社会维度挖掘社会运行内在机理,也从人文维度揭示文明演进的内在规律。应用板块则将视野投向更广泛的产业应用层面,研究AI赋能的产业变革与展望以及AI赋能的企业智能决策与效率变革。本书特别邀请德勤中国和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深入观察。
       “‘深度开放、全面赋能’是《蓝皮书》给予人文社会科学如何破局的重要指引。”作为读者代表,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秘书处郭琳认为,《蓝皮书》无论是在突破边界、需求驱动,还是范式创新、组织变革方面都为新文科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顾红亮,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出席大会并致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处处长、二级巡视员翁轶丛,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胡睦等出席大会。 复旦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主任陈志敏主持开幕式。大会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复旦大学国家发展与智能治理综合实验室联合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上海创智学院承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协办。(文本/刘月)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