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大学出版与出版大学
发布时间:2003年6月9日

贺圣遂
      
       改革开放之后,大学出版社异军突起,日益成为中国出版的中坚力量。目前全国500余家出版社中,大学出版社的数量仅占五分之一,但在综合实力100强的排名中却几占半壁,其骄人的业绩有目共睹。
      
         大学出版社的发展之所以有这样的气象,当然与我们国家长期进步以及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有关,但是归根结底,则是大学出版社独特的优势和大学出版人特殊的贡献有效互动相得益彰的结果,其发达之由,发展之路值得探索。
      
         一、出版是大学冲破围墙走向大众的重要途径,大学出版社扮演着比其他出版社更为重要的角色。
      
         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是因为她能以其独特的学术传统和人文精神对身处其中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只有冲破围墙,走向社会大众,才有存在价值。在这种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大学出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以用为佐证的是,世界著名大学在其创建伊始都一并重视出版,例如,美国哈佛大学成立于1636年,四年后即已开始了她的出版活动;我国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发轫较晚,但有百年历史的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的出版活动其实也已经由来已久,现在这些学校拥有的出版社其实都渊源有自,故业绩彰显。
      
         大学的学术成果要走向社会,真正发挥它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有赖于出版的传播和推广;大学的科学精神、人文的传统等等,也都通过出版得以发散与传扬,通过出版人的创造性劳动得以发扬光大。纵观世界,如牛津、剑桥等著名大学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在证明教育乃至教育改革对出版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无数次揭示了出版反过来促进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深刻变革的魔术般的力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大学教育与出版相互激励所释放出来的巨大作用和能量莫不是如此。
      
         大学出版社因了地缘的因素,它是背后有大学作为母体依托的出版社,因此最有条件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关学术创新的信息,对学科的前沿成果有着最直接的及时的接纳;同时,它拥有一批了解教学规律、熟悉课程设置的编辑人才,有能力将一流的原创性学术著作与优秀教材介绍给广大读者,使得尖端的学术课题与成果最终通过出版物及时地展示出来。
      
         可以说,大学出版社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优势,尤其是教材和学术出版方面的优势,已经在大学出版界普遍显现。基于此,即使是那些规模并不大的专业性大学出版社,只要能够认认真真进行一些学术性的积累工作,也会因不可替代的特异性和个别性获得社会的认可与赞美。
      
         二、凭借独特的人缘与地缘优势,大学出版社应树立从“大学出版”走向“出版大学”的高远目标。
      
         我们知道,任何一所名校都会有自己独树一帜的优势学科,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重点基地,但是任何一所名校都不能说在每个学科都独占鳌头,处于该学科的峰巅。然而,作为学术出版机构的大学出版社,只要悉心关注各所大学一流专业的教学科研情况,诚邀一流的学者加盟成为自己的作者,用心琢磨,做好编辑出版工作,最终就有可能使自己所出版的每一种图书都成为真正的精品,代表该学科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体现该学科整体状况以及最新发展态势,从而激发学科更均衡合理的布局与发展。
      
         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出版社在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完善教材体系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一种有别于系所的独特力量,换言之,“大学出版”实际具备了一种走向“出版大学”的潜质。一方面,大学出版社承担着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义务和光荣使命,这为她的发展划定了一定的轨迹,使她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出版;另一方面,正是因为她有这样的轨迹可以依循,又为她提供了在这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先天便利,使她有条件成为一所“出版大学”。《剑桥科学史》丛书的作者不仅不限于剑桥大学,甚至也不限于英国,而是来自世界各地,是其显例。正因为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工作,这种汇聚世界各国一流专家的成果最终为剑桥大学乃至大不列颠及北爱尔联合王国增了光。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仅通过出版物认识某位教授,也通过出版物了解某所大学;更有甚者,比如《牛津英语》和《剑桥英语》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就直接使数以亿计的中国孩子产生了对两所名校的深刻印象。
      
         世界知名大学出版社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影响,是与他们在品牌经营方面所做的长期努力分不开的。在牛津、剑桥、哈佛、霍普金斯、哥伦比亚、东京大学等等世界一流大学里,出版社可以继学校的科研、教学之后,成为代表大学学术成就、弘扬学术风范的“第三势力”。他们注重品牌、注重学术出版的努力十分值得我们学习。这些学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出版活动将各自一流的学术成果奉献社会,究极而言,这也就是将人类思想的光华所在奉献社会。这种强化学术本位功能、注重大学出版优势特质的出版理念和管理模式,无疑是中国大学出版社应予以充分重视的;他们积累的经验对于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大学出版社的借鉴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三、作为先进出版理念策源地和高素质出版人才的培养基地,大学出版社的作用应该不亚于一所大学。
      
         大学出版社所具有的一般社会出版社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它完全可以成为先进出版理念策源地和高素质出版人才的培养基地。优秀的大学出版人应该为自己树立这样的目标,努力把出版社办成一所以出观念、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为宗旨的社会大学。
      
         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一些杰出的出版家,他们一方面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促进了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一方面又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出版活动得到了锻炼和洗礼,其学术影响和人格魅力也因此得到了提升。
      
         现在,国内一些大学也相继开设编辑出版发行专业,上海财经大学还开设了出版MBA研究生班。而在国外,这样的教育更多地集中于一些著名大学出版社开设的高级进修班,那里常成为世界各国出版人才的汇聚之所。同时,大学里的出版研究机构更成为整个出版业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他们的研究成果对全社会的出版实践都起着指导作用。
      
         目前国内也已出现综合性大学与大学出版社合办出版研究机构的热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都相继成立了出版研究所,十分令人欣喜。
      
         记得美国《读者文摘》资深编辑、利特尔·布朗出版公司副总裁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对大多数的编辑人而言,编辑工作当然无法带来财富或名气。然而,当你面对的是浩瀚无涯的宽广素材,而编辑的报酬就在于有机会持续不断地学习:每天你都接触到无数深具启发性的想法,就等于你可以很奢侈地在大学里同时主修多门学科一样。同时你也有机会认识很多有趣、古怪、学识渊博的作者,他们通常都比一般人来得疯狂、迷人,而且有成就。最重要的是,你因此跻身于少数的幸运儿之列,你一生所从事的职业能带来一些改变:你所出版的书籍将会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实,无论是大学出版社,还是其他任何出版机构,都有机会把自己办成一所“出版大学”;无论是在大学出版社工作,还是在其他任何出版机构工作,都能领略到“出版大学”的无穷魅力。
      
         (作者系我社社长)
       ——摘自《光明日报》2003年6月5日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