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水经注校笺图释•渭水流域诸篇
作者:
李晓杰 主编
定价:
398 元
页数:
610页
ISBN:
978-7-309-12405-7/K.576
字数:
67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7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北魏 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以水道为纲记载区域地理信息最为著名的典籍。以往对《水经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版本校勘和郦学史梳理两个方面,而对其中所涉及的地理方面的问题基本没有解决,所绘制的《水经注图》也难称精准,无法适应现代学术的发展需要。
       有鉴于此,本书在重写《水经注疏》与重绘《水经注图》方面做了初步的尝试。以《水经注》渭水流域诸篇(包括卷十六的漆水、浐水、沮水等三篇,卷十七至十九的渭水篇以及所辑补的丰水、泾水、芮水、洛水等四篇)作为研究对象,在前人既有考订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相关的传世文献和出土资料,以历史学、地理学、文献学的方法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究,对《水经注》所载渭水流域的文本重做系统的校勘与辑佚,还原出一个全新的版本。同时指出郦道元所引文字的出典,对郦氏文本进行了解构。并以此为基础,采用注释的形式,对其中所涉及的渭水流域大小水道的分布与改道及干涸情况,逐一与今日河流做了比照;对所提及的城邑地望,也一一做了与今地的比定。研究难度甚高,工作量颇巨,堪称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准确的《水经注》渭水流域的复原研究工作,将《水经注》的本体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此外,以现代学术要求编绘的大比例尺《水经注》渭水流域图组,科学精准,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本书的研究成果,而且还为相关学者今后深入研读《水经注》及探究中古时期的历史提供极大的便利。
      
      
      

作者简介


       李晓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生于河北省 唐山市。一九八八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一年在北京 故宫博物院保管部工作,任助理馆员。一九九六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二○○一年至二○○二年度为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二○○三年至二○○四年度任大阪大学文学部COE研究员。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政治地理、水经注、中国古代史及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著有《东汉政区地理》(一九九九年)、《体国经野——历代行政区划》(二○○四年)、《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先秦卷》(二○○九年)、《疆域与政区》(二○一一年)、《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五代十国卷》(二○一四年)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摘


       前言
      
       北魏酈道元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以水道爲綱記載區域地理信息最爲著名的典籍,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然而,自宋代開始,《水經注》在傳鈔刊刻過程中便出現了較多的散佚,原本四十卷的內容,有五卷不復得見。現在我們看到的《水經注》雖然依舊爲四十卷本,但已是後人離析所存原三十五卷內容而得的結果。
       由於《水經注》在版本流傳與具體內容方面所存在的複雜性,自金代以來,對《水經注》的研究,便不乏著述,並因此而蔚爲一門專門的學問——“酈學”,但是這些研究大多集中於版本校勘與文句欣賞方面,被視爲《水經注》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楊守敬、熊會貞《水經注》疏及楊守敬《水經注》圖,也因限於當時的研究條件,還有很多方面的問題沒有解決,所繪出的《水經注》圖也難稱精準,無法適應現當代學術的發展需要。有鑒於此,譚其驤先生生前在其自傳中即曾表示,在主編完成八巨冊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之後,他最想著手的研究工作就是對《水經注》的系統探究,重寫《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從譚先生大力倡導這一研究開始,至今已逾三十年。現階段的學術水準又有了長足的提高,進行《水經注》研究的各方面條件也更加成熟。近年,周振鶴先生便多次在不同的場合呼籲展開對《水經注》的地理學研究,以重建公元六世紀以前中國的河流水道體系以及人文地理景觀,進而爲今天的山川治理與景觀改造提供重要參考〔一〕。
       本書即是在重寫《水經注》疏與重繪《水經注》圖方面所做的初步嘗試。以《水經注》渭水流域諸篇(包括卷十六的漆水篇、滻水篇、沮水篇,卷十七至十九的渭水篇以及所輯補的豐水篇、涇水篇、芮水篇、洛水篇)文字作爲研究的對象,在前人既有研究的基礎之上,充分運用相關的文獻和考古資料,以歷史學、地理學、文獻學的方法來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不僅關注版本文字方面的問題,而且對其中所涉及的地理內容,也做了詳盡的詮釋。本書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 對《水經注》渭水流域的文本重新校勘,盡可能最大限度地訂正其中治酈諸家尚未解決或發現的版本異同與文字脫漏、訛誤及錯簡等問題。《水經注》可謂我國版本最多的古籍之一,在本書之前,自明代萬曆年間刊刻的朱謀《水經注》箋,清代乾隆年間全祖望的五校與七校《水經注》、趙一清的《水經注》釋、戴震的殿本《水經注》,直至今人陳橋驛先生的《水經注》校證,皆在校勘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使《水經注》在這一方面的研究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發現在明人校勘《水經注》文本所逐步形成的今本系統之前,尚存在著一個文字面貌迥異的《水經注》古本系統〔二〕,而這一古本系統,隨著今本系統佔據主導話語地位之後,便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以至於近代以來除胡適先生對此問題略有提及外〔三〕,已甚少有人關注〔四〕,遑論具體的揭示。其實,對古本系統《水經注》的探究,有助於我們洞悉《水經注》最初刊刻時期的原貌。有鑒於此,本書的此次校勘,除以集校勘之大成的清代殿本《水經注》爲底本外,尚選取了在《水經注》流傳中具有代表性的十三種(十五部)版本作爲通校本〔五〕,力圖全面展示古本與今本系統《水經注》在版本方面的不同以及發生文字變動更改的軌跡,並最終呈現出一個目前最爲完善的《水經注》渭水流域文本。
       (二) 探究酈氏引用資料的出典,即史源學方面的研究。《水經注》遠非酈道元進行全面實地考察的產物,而主要是作者對其所處時代及其之前的地理資料以水道爲體系進行編排後的重寫撰成,因而全書之中,引徵豐贍。然而由於酈氏將徵引資料融會貫通成一個新的體系,使得被引用典籍顯得比較隱蔽和無序。職是之故,本書對《水經注》的材料來源進行全面溯源,標明所出之典籍,將酈注自己之文字與引文做徹底的區分,如此,不僅可以更好地瞭解《水經注》一書文本的構成,而且還可以通過這種梳理,得以對漢魏六朝時的典籍,尤其是地理類著述進行全新的鉤稽整理,同時,也可藉此弄清《水經注》某些記載的錯誤。在此需要著重說明的是,對於《水經注》引文史源的探究,楊守敬與熊會貞在其所撰《水經注》疏中已做了許多前期工作,本書在此方面對他們的研究參考頗多。
       (三) 對《水經注》渭水流域散佚文本的輯補。前文已經述及,《水經注》在流傳過程中有五卷散佚,據學者們的研究,其中應包括渭水流域的豐水篇、涇水篇、芮水篇、洛水篇,清人胡渭、全祖望、趙一清、謝鍾英等曾對上述四篇的文字進行過輯補〔六〕,然而,以現代學術標準來衡量這些工作,難免會有不盡完善之處,故本書在前賢研究的基礎之上,對豐水篇、涇水篇、芮水篇、洛水篇重新做了輯補,力爭體現酈氏佚文原貌〔七〕。
       (四) 對《水經注》所記錄的渭水流域水道分佈的復原。古今水道名稱各異,本書將《水經注》所載渭水流域的大小水道及其支流的名稱在現今大比例尺地形圖上與現代河流一一比定,並給予今釋。同時,對渭水流域所出現的古今變化,如渭水的幹流改道、支流斷流甚至乾涸現象,利用《水經注》所載的資料,並結合相關史料予以大體復原,希冀展現其時的渭水流域水文地貌狀況。
       (五) 對《水經注》所載渭水流域的政區設置進行復原。《水經注》中載有豐富的秦漢至南北朝的政區地理信息。本書在區分不同時代政區資料的前提下,通過仔細的史料比對,分別對其中提及的城、邑地望做出了合理的、精確的還原。此外,還對水經原文及酈注中提及的縣及縣級以上的政區沿革分別做了簡潔的闡述。
       (六) 《水經注》渭水流域釋圖的編繪。本書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之上,主要依據现今的一比二十五萬大比例尺地形圖,繪製出了精準的《水經注》渭水流域圖(其中總圖一幅、分圖十八幅並附圖一幅),將《水經注》(含輯補文字)所載的渭水流域地理信息做了迄今爲止最爲全面、精準而直觀的展現,爲今後繪製全新的《水經注》圖做好了部分準備工作。
       此外,尚需說明的是,本書對《水經注》渭水流域諸篇的校釋整理,並未完全依照《水經注》通行版本的卷次循序進行,而是依渭水流路將卷十六的漆水篇、滻水篇、沮水篇調整至卷十七至卷十九的渭水篇之後,而在各篇中仍標明在《水經注》原書中的卷數。至於所輯補諸篇,亦不採用插入《水經注》正文相應篇章的方式,而是依次統置於正文之末,以期更加方便閱讀與使用。
       要之,本書試圖在繼承《水經注》傳統研究的同時引入現代的研究手段與方法,爲當今全面而系統地進行《水經注》的文本與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樣本。雖然我們已盡力而爲,但學力恐有不逮,書中若有疏漏,尚祈專家學者不吝賜教。
      
       李曉傑
       二〇一六年五月
       於復旦大學
      
       目录页: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