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
作者:
徐飚 主编
定价:
88 元
页数:
496页
ISBN:
978-7-309-16392-6/R.1968
字数:
70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3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2020年,值此《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编写工作启动之际,正是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之时。流行病学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以其科学的病因学推断理论、客观的现场调查方法和先进的统计及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发现、传播途径识别、流行风险判断、诊疗技术和疫苗效果评价以及人群防控策略制定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人群健康发展研究的重要方法学,已在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评价、人群健康干预实施和健康策略研究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以人群为对象,研究健康与疾病的人群现象,并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是流行病学追求的目标。在当前全球化发展和地域政治共存的情况下,流行病学是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人群疾病负担、掌握人群疾病变迁、识别地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科学合理的疾病防治进而提高全人群健康的重要工具。每个医学科研工作者都有必要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学科人员在《流行病学原理》(2007版)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复旦大学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上海医科大学建校初期。早在1928年,颜福庆教授便在成立不久的上海医学院内建立了公共卫生科,开展社区疾病控制的探索与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在著名流行病学家苏德隆教授的带领下,上海医科大学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流行病学学科团队,其中包括李婉先、徐志一、俞顺章、袁鸿昌和沈福民等教授。他们开拓性的工作奠定了今天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的教学与研究基础,并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流行病学专业研究人员。当前,复旦大学流行病学学科的教师秉承着前辈的优秀传统,始终坚持以疾病的病因学和预防控制策略研究为主要方向,聚焦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重大慢性病和新发、再发传染病,关注健康老龄化新挑战,以人群为基础,将疾病预防控制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依托社区队列和人群健康数据,通过多学科结合,开展系统、深入的流行病学研究,并致力于流行病学学科和疾病预防控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是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以硕士研究生教学课程内容为核心编写的一本教材,旨在培养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针对主要健康问题设计研究方案,为开展现场和实验室研究、科学地处理和分析数据提供帮助。《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还可以作为预防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帮助读者了解当前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掌握经典的和新兴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方法,正确认识和报告研究结果。
       《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病因学理论、暴露和疾病的测量、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解释和当前已被广泛应用的流行病学分支学科。本书保留了《流行病学原理》(2007版)的精髓,新加入国际知名高校研究生的流行病学教学内容,更新了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实例,使读者通过学习,在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握当前流行病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并结合实际工作,开展预防医学的科学研究和现场实践。
       《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由国内外传染病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应急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编写而成,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徐飚教授、赵根明教授和何纳教授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编写团队还邀请了当前活跃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国内外多所专业院校的流行病学专家和青年学者参与。
       本书的国内编者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姜庆五、赵根明、徐飚、何纳、钱序、王伟炳、付朝伟、张志杰、周艺彪和蒋泓教授;南京医科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武汉大学的流行病学专家沈洪兵、吴息凤、王建明、杨万水、张志将教授和徐小林研究员。参与编写的还有复旦大学的赵琦、张涛、刘星、索晨和南京医科大学的朱猛、王玉琢等青年学者,其为本书的撰写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的国外编者有资深的流行病学教授,也有营养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等分支流行病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他们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菲尔丁(Fielding)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系主任张作风教授,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教授马晓妹博士,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流行病学副教授穆丽娜博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的流行病学终身教授、在肺部疾病流行病学研究领域享有极高国际学术地位的陈跃博士,哈佛大学陈曾熙(T. H. Chan)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助理教授张学宏博士,安斯泰来制药(美国)公司高级流行病学总监崔亚东博士和国际著名的分子流行病学专家、现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吴息凤教授等。这些国际专家的加盟赋予了本书内容新颖、信息量大的特点。
       《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的所有编者均曾就学于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均具有长期的国内外流行病学学习、教学和工作经验。他们长期以来参与了多项国家和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研究,著述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本书汇集了这些编者在科研和教学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和经验,内容系统、深入且实用。
       本书主审姜庆五教授,作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任院长、教育部流行病学重点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流行病学的教学和科研。姜庆五教授对全书进行了审校,并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姜庆五教授以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对研究生流行病学教学的准确定位,为本书的面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流行病学原理》(2007版)的编者赵耐青教授,为本书的部分章节提供了编写指导。
       感谢秘书张涛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张雨格、林婉靖同学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的辛勤劳动和重要贡献。
       《流行病学原理(第二版)》的出版,获得了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谨此表示感谢!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大流行的影响,本书由国内外学者分头撰写,虽进行了多次在线讨论,但全书的文笔、风格、叙述方式等仍不尽相同。衷心希望广大读者能不吝指正,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本书得以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教学以及科研工作者案头的一本好书。
       谨代表所有编者,感谢母校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前辈、专家、教授给予我们的培养和教导。
      
       徐飚
       2023年1月
      

作者简介


       徐飚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访问教授,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政策研究会员(Fellow)。现任中国防痨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防痨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卫生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主持世界卫生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瑞典国际发展署、欧盟和国家科技传染病重大专项(子项目)等研究三十余项,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编《流行病学原理》和《流行病学基础》等教材。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华预防医学科学技术奖和上海市医学科技奖。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园丁奖、 “建国70载结核病防治时代先锋”称号以及复旦大学本科生“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和研究生“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
      

书摘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第二节 现代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
      
       第二章 病因模型
       第一节 确定性病因模型
       第二节 充分病因模型
       第三节 人群系统病因模型
      
       第三章 疾病与健康的测量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的测量指标
       第二节 疾病频率测量的流行病学意义
      
       第四章 暴露的测量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暴露测量内容
       第三节 暴露的分类
       第四节 暴露测量方法
       第五节 暴露测量误差及其影响
       第六节 暴露测量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 效应和关联的测量
       第一节 效应
       第二节 效应测量的指标
       第三节 效应、关联与病因贡献
       第四节 测量的其他指标
       第五节 效应评价中的混杂因素
       第六节 效应测量中的问题
      
       第六章 现况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况研究中的抽样方法
       第三节 患病率估计与关联分析
       第四节 现况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第七章 队列研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施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效应估计
       第四节 队列研究常见偏倚的识别和控制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第八章 病例对照研究
       第一节 基本原理
       第二节 对象的选择
       第三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效应估计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匹配
       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其他几种类型
       第六节 小结
      
       第九章 流行病学实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试验
       第三节 现场试验
       第四节 社区试验
       第五节 伦理学问题
      
       第十章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精确性与有效性
       第一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精确性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的有效性
       第三节 选择偏倚
       第四节 信息偏倚
       第五节 混杂
      
       第十一章 交互作用
       第一节 交互作用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统计学交互作用及其评价模型
       第三节 生物学交互作用和公共卫生交互作用
      
       第十二章 流行病学资料的分层分析和回归分析
       第一节 分层分析在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节 多元回归分析在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篇 应用篇
      
       第十三章 基因组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因组流行病学常用研究设计
       第三节 基因组流行病学常用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第四节 基因组流行病学常用实验室检测技术
       第五节 研究实施及数据分析方法
       第六节 基因组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第十四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暴发调查
       第四节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
       第五节 传染病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第六节 预防与控制
      
       第十五章 遗传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基本概念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经典遗传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第五节 现代遗传流行病学方法
       第六节 未来研究机遇与挑战
      
       第十六章 空间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空间信息技术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四节 典型应用案例
       第五节 挑战和展望
      
       第十七章 理论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建立
       第三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的种类
       第四节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实例简介
       第五节 理论流行病学的主要用途
      
       第十八章 肿瘤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肿瘤流行病学特征
       第三节 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第四节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
       第五节 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第十九章 营养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膳食测量
       第三节 总能量摄入的调整
       第四节 营养流行病学研究实例与展望
      
       第二十章 药物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适用范围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数据来源
       第五节 数据分析与理解
       第六节 小结
      
       第二十一章 Meta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Meta分析的步骤
       第三节 二分类变量的Meta分析
       第四节 连续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方法
       第五节 Meta分析的质量评估
      
       第二十二章 生殖健康流行病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殖健康研究方法
       第三节 生殖健康领域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