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新阅读教程3(第2版)
作者:
陈坚林 戴朝晖 总主编
定价:
56 元
页数:
156页
ISBN:
978-7-309-16807-5/H.3236
字数:
403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3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总序
      
       教育部研制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将是中国英语学习、教学以及测评的“纲”,目标是“在建立国家外语测评标准的基础上,完善开发系统性的外语考试项目,推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研究,也是解决英语教学‘一条龙’和多种学习成果的沟通互认,真正做到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英语能力等级考试,除对听、说、读、写等技能进行描述外,还构建了“语用能力”量表,包括笔译、口译能力量表等。而大学本科阶段的英语教学和测评将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等级考试中得到重要体现。
       其实,作为本科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已明确规定: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无论是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还是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都被分为三个等级,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是大部分学生在大学入学时已经或接近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是国际化程度和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和专业,或学生在大学入学时已达到较高英语水准所应选择的要求。
       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还是《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都明确了大学英语课程必须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工具性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等语用能力,并掌握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人文性指的是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外国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也要学习如何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和现代社会文化,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
       由全国多名专家学者领衔编写的“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系列”教材作为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材,力求体现《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原则和精神,在编写宗旨、单元设计、材料选择、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的设计与配套资源上都力图忠实地诠释各项要求。本系列教材为本科阶段大学英语必修课程教材,教材包括: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第4版)》(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教学参考书(第4版)》(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自主练习(第4版)》(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第5版)》(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教学参考书(第5版)》(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长篇阅读》(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阅读教程》(1—4册);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新阅读教程(第2版)》(1—4册)。
       一、编写原则
       1.体现《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及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的原则和精神
       本系列教材在设计编写宗旨、单元主题、材料选择、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时充分诠释《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各项指标,培养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语用能力,开拓新时代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新领域。
       2.体现课堂教学与测试的有机结合
       本系列教材顺应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和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求,在纸质教材和网络平台上覆盖现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并紧密结合雅思、普思、托福等国际化英语水平测试。
       3.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运用
       本系列教材建立在英语课堂教学与移动互联网络教学全面整合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视听说能力。
       二、教材特色
       1.主题新颖,选材独特,抓取新时代大学生的关注点,提升学习语言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学习也是如此。本教材的单元主题是编写者通过调查问卷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并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而确定的,即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而不是编写者想当然地确定主题。因此单元内的主题和选材能够吸引学生极大的注意力,并引发热烈讨论,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例如,针对绝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的“Campus Love”这个热门而经典的话题,《综合教程》第1册Unit 2的Text A “Can‘t Forget Your First Love”讲述了初恋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提醒大家珍惜和正确对待初恋。而Text B “College Dating Tips for Student Couples”则讨论了大学生应如何处理校园爱情和学习生活之间的关系。这样生动活泼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还有很多: Unit 3 Human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选择了当今最热门话题“人工智能”,教会学生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学习和工作;Unit 7则选择了2016年美国民谣歌手Bob Dylan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致辞,讨论Pop Culture对大学生的意义。
       另外,本系列教材的《视听说教程》和《综合教程》的单元主题保持同步,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深度讨论同一个问题,并通过音频、视频和文章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媒介,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能力。2.提供充分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准备,启发学生通过储备知识导入新知识
       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是文本与读者头脑中的图式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由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导入新的知识时,提供背景和挖掘学习者脑中储存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系列教材在主题导入和练习设计上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使得学习成为一个由旧到新的延续过程。
       《综合教程》在每单元的Starter 部分,除了挖掘学生已有的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外,还采用了学生最喜欢的视频形式导入课文,使学生对接下来要讨论的主题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后练习中需要学生语言输出时,教材不只是罗列要讨论的问题,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课文内容出发,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集中讨论两三个问题。只有让学生变得“有话可讲”,他们才会愿意参与讨论。同样,Writing部分,为了使学生不至于无从下笔,编者在练习中提供了相关的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导出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顺利完成写作练习。
       3.练习设计强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语用能力的培养
       以往教材的练习设计过于注重课文词汇、短语及句型的反复训练。在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者和管理者都意识到,在加强词汇和句型学习的同时,更应该强调培养学生对文本整体意义的理解,在文本意义的理解中掌握词汇和句型,而不是孤立地学习。本系列教材就体现了这个精神。设计练习时,除了Language Focus 部分仍旧以词汇、句型训练为主外,更重点突出了Text A和Text B中的Comprehension of the Text部分。这部分不再仅仅提供对课文理解的训练题,还设计了针对课文段落大意和具体信息的练习题。其他练习形式如Reading in Depth也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文意和重点词汇之后才能完成练习。而Interaction和Writing部分更是对文本意义在理解基础上的扩展。
       另外,每单元Text A和Text B部分的练习题型力求充分满足学生准备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需求,如Text A中的Reading in Depth,Translation;Part C部分的Videobased Writing,以及《视听说教程》中按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题型设计的Quiz 等,都体现了这个编写原则。
       4.同一个单元的不同模块体现不同的难易程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中国的地区差别和教育多样化导致即便是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都参差不齐。为解决教学上的不便,本系列教材在一个单元内选取的课文或视听材料都采取难度递增的模式,如在视听说教程中的Viewing,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三段视频的难易程度逐步递增。这样既符合学生学习水平逐步提高的规律,也可供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
       三、数字化大学英语教学平台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补充,扩展英语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复旦大学出版社和本系列教材编写者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共同打造了这个大学英语教学数字化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自主学习模块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系列”所有纸质教材都将转化为电子材料放在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不仅如此,平台上还有扩展阅读和教学测试的资源库,供学生拓展学习使用。
       2.教学辅助模块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系列”教材的教学辅助课件,包括PPT、电子教案、教学观摩视频材料,以及移动终端学习平台,都将与师生共享。
       3.教学评价模块
       本模块包含教学监督、教学测评、师生互动等。教师可根据需要从试题库中选择题目,组织一个单元、几个单元或某一教学阶段后的测试,或组织期末课程测试,还可以组题进行水平测试。就考试形式而言,教师可以在局域网上组织多个教师同步测试,或从试题库中选择和整合试卷,提取录音,打印试卷之后,组织现场测试。
       4.网络管理模块
       网络教学管理模块能为组织教学评估提供方便。详细的学习进程记录和作业/成绩记录使教师能够随时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在网上可实施学生自我评估、学生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等。通过教学、管理与测试相结合,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教师能够全面、客观、准确地获取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学生也能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模块
       使用“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系列”教材的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相互沟通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全国的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友,分享学习经验。
       本系列教材是由国内外专家和教师共同努力、在长期科研和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编写者是分别来自复旦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知名大学的学者和教师。他们具备深厚的语言学、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理论功底,并长期在英语教学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历。
       愿本系列教材能以其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为推动我国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助一臂之力。
      
       本系列教材编写组
      

作者简介

书摘


       前言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新阅读教程》出版后因其主题新颖且契合时代,内容丰富且反映潮流,深受广大院校师生的欢迎。该教材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注重中国元素的融入,注重语言选择的多元领域,注重语言应用的实践能力。经过几年的使用,我们发现教材要保持其先进的理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初心”,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保持教材活力。为此,我们对该教材进行了部分修订,包括替换部分文章,更改部分练习的形式和内容等,使教材内容更为有趣、生动且富有时代感(新增的文章主题有ChatGPT、虚拟货币、中国航空航天、动漫真人秀、斗风筝、做手账等)。
       《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新阅读教程(第2版)》仍分为4册,每册8个单元,供一个学期使用。每个单元的内容材料和语言训练均围绕同一主题展开,每册的长度和难易度依次递增。本系列教材的修订宗旨是: 1.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和特点,融合与学生未来工作有关的专门用途英语学习材料,如择业过程、时间管理、商务谈判等内容,使学生获得在职业领域交流的能力; 2.遵循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科学挑选阅读语篇,通过语料库基础分析软件对所选语篇进行分析,既有低阶认知目标的识记与理解等练习,也有高阶认知目标的评价与分析等练习,难易有序; 3.在材料的选择和活动设计方面,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实现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4.在主题内容、词汇分布及练习形式方面,除了契合大学生当下的关注热点,提升语言学习兴趣外,呈现逐渐由易到难的梯度。各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个性化地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构建校本化的课程体系。
       除秉承外语教学的先进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外,修订后的教材仍突出其实用性特色,满足多元需求,其独特之处包括: 1.在主题选择上,融入思政内容,增加中国式现代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2.在练习编排上,突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古今中外,互为借鉴,有机融合; 3.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支撑,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于一体的完整、多元及个性化的外语教学和学习平台,是一套体现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新型立体化阅读教材。
       在我国,应用型高等院校种类繁多,我们建议各学校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应综合考虑以下三点: 1.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多学科、教学对象的多层次、表现形式的多媒体、解决问题的多角度等不同层面的要求;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实用化的教与学的需求; 3.立足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基础、学生的实际外语能力与水平,以及学生未来可能的语言应用情景,合理使用并灵活组织本套教材的主体内容。
       在这次教材修订前,我们做过较为广泛的调查,并研究了不少师生的反馈建议,力求弥补原先教材的不足之处,尽力使教材的各个设计层面体现国家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同时也希望各院校教师在外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能够创新性地灵活使用好本套教材,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
      
       陈坚林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