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数智时代的新媒体人才培养:复旦新媒体传播专硕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周葆华 主编
定价:
78 元
页数:
356页
ISBN:
978-7-309-17685-8/G.2633
字数:
34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4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重塑了社会和公共生活,也深刻影响着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如何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基于复旦大学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十年的发展探索,做出了回答。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培养理念”系统阐释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联合培养”理念,强调了从数字化、数据化向智能化的教学发展方向;“教学研究”由项目授课老师总结基于教学过程的实践心得与理论思考;“业界分享”汇聚参与项目建设的众多业界嘉宾对新媒体的洞察与分析,以及对项目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寄语;“学子心声”收录历届毕业生对项目的深情体悟,如今他们在行业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媒体的力量与价值;“学生作品”展示了学生代表性的新媒体作品,不仅集中彰显了学生的才华,也成为新媒体教育成果的生动注脚。
       本书不仅是对复旦大学新媒体传播专硕项目十年历程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一扇透视新媒体时代变迁与高等教育成果的窗口。它承载着项目师生的心血与智慧,也连接着理论与实践、过去与未来,为所有关心新媒体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作者简介


       周葆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项目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2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计算与智能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舆论研究等;出版《效果研究》《大数据时代的计算舆论学》《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等著作;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智能与计算传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英文期刊Communication and Change主编、SSCI期刊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副主编;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教学科研奖励。
      

书摘


       目录
      
       第一部分 培养理念
       跨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联合培养:复旦新媒体专硕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周葆华
       从数据化到智能化的新媒体教学:复旦新媒体与城大MACNM之双城记 祝建华
      
       第二部分 教学研究
       经验、情感与想象:探索新媒体用户体验的质性研究策略 崔迪
       师生共成长:“计算新闻传播学”课程(2022年后)教学总结 官璐
       AI之变:“智能传播”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 蓝星宇
       探究新媒体与新技术的内在关系:“新媒体技术导论”教学实践与思考 凌力
       “新媒体设计思维与实践”课程教学探索 汤筠冰
       “网络数据挖掘”课程教学感想 汪卫
       用钻石切割钻石:反思“计算传播学”的教学思路 王成军
       “数字营销”课程创新:前沿技术与理论实践的融合 胥正川
       数据新闻课程:技术技能要求及其文化意涵 徐笛
       面向社会科学学生的数智教学思考:“新媒体技术导论”教学实践经验分享 阳德青
       AI辅助在“新媒体传播应用编程”教学中的探索 张向东
       虚实互嵌:数智时代“全媒体内容生产”工作坊教学研究 周海晏
      
       第三部分 业界分享
       新媒体发展中的AI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道峰
       深度融合新十年 全媒蓄势新动能 丁迈
       深度融合进化论:技术逻辑与智媒体未来 李鹏
       澎湃十年:从媒体融合到系统性变革 刘永钢
       数据新闻团队的本土化落地与发展:以澎湃数据新闻团队为例 吕妍
       生成式人工智能重构营销技术 谭北平
       娱乐·人文·启蒙:当下视频平台剧集创作的观察与思辨 王亮
       AI原生媒体的现状、未来及挑战 王巍
       AIGC 2.0:生产者也是消费者,AI双重角色释放生产力 徐常亮 杨烨萌
       新媒体内容生态及发展趋势分析 徐达内
       从中央到地方:媒体融合中的不同风景 尤莼洁
       媒体融合的技术之痛与破局之道 张健
       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进路:从方法到实践 郑维东
       新媒体路径下的公共政策传播策略 周兆呈
       新媒体年代,人格力量不会过时 祝华新
      
       第四部分 学子心声
       “新莓青年”的好学力行 曹超
       十年荏苒,爱你依然:写在复旦新媒体传播专硕项目成立十周年之际 归诗卉
       新媒体传播专硕学习感受 孙峰
       保持好奇,期待每一次重新出发:写在新媒体传播专硕项目十周年之际 丁佳艺
       国际传播视角下的新媒体学习成长之路 马绍炎
       自新媒体传播专业毕业后第七个年头的一些感想 孙倩
       还是要相信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丁文娴
       星辰在变,初心不改:新媒体旅程的探索与坚持 王玥
       在互联网工作是偶然的,进入复旦新媒体传播专业学习是必然的 叶佳雯
       从校园UP主到家居博主:我的“科班KOL”之路 伍音璇
       新媒之新:先让问题生长,先让行动发生 张鹤仪
       我的启航:复旦新媒体 江婧轩
       传统媒体里的“新莓少年” 杨颜菲
       当好城市的“产品经理” 刘浏
       因肆意折腾而热爱 郭子彧
       种下一棵梦想的树:复旦新媒体传播专硕项目十周年分享 刘妍宁
       我与新媒体:复旦送给我的一朵蔷薇 冯琳
      
       第五部分 学生作品
       沪联网之梦:海派城市与下一个“马云”
       航拍“单车迷城”:沪上共享单车的“下半场时代”
       守护城市天际线:上海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无人机调查
       数据解读“人体小白鼠”:健康试药者的谋与生
       罕行之路
       深渊中的仰望
       “美育进中考”试点五年,成效几何?
       数读刷脸时代
       涨姿势!崇明有种开了800多年的“花”,竟然很多上海人都不知道
       注册容易注销难,我们的平台账号如何成了“数据奶牛”?
       自动续费,千层套路何时止
      
       附录 2014—2024级复旦新媒体传播专业硕士学生名录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