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小学教育文化的历史形塑(1949—1957)
作者:
张放 著
定价:
98 元
页数:
337页
ISBN:
978-7-309-17880-7/G.2655
字数:
31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5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张放,历史学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中共党史研究》《史学月刊》《史林》《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译著1部。

书摘


       目录
      
       导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岁月:研究趋势
       二、“文化”转向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三、基础教育研究的传统与展望
       四、制度-课堂-课外:三维透视下的小学教育文化
      
       第一章 私立小学接办的历史考察——以北京市为中心
       一、现代小学的兴起及其类型
       二、私立小学的登记注册与整顿
       三、“为了学生”:经营困难学校利用主流话语寻求政府接办
       四、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正式接办
       五、接办后的变化:新型学校文化初现
       小结
      
       第二章 小学新学制改革及其影响
       一、1949年之前的小学学制变化与教育不平等状况
       二、新学制改革之初衷
       三、新学制的改革试验
       四、新学制的全国推广
       五、新学制暂停推行
       六、塑造教育文化:新学制改革的影响
       小结
      
       第三章 干部子弟小学的改革与停办
       一、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干部子弟小学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子弟小学的发展
       三、问题凸现:1953年北京市干部子弟小学状况调查
       四、干部子弟小学改革及效果评析
       小结
      
       第四章 小学教师的政治学习与思想改造
       一、讨论小学教师思想学习的可能路径
       二、小学教师待遇、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的提高
       三、学习改造的基本形式:主流价值观教育
       四、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的内化形式
       小结
      
       第五章 小学教科书内容变迁与课堂文化塑造
       一、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与清末教科书的表达
       二、“崇拜国家”:民国初期的小学教科书主旨
       三、政党与党义:党化教育与教科书主旨变迁
       四、阶级、敌人与革命:革命根据地的教科书内容建构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科书对政治认同的培养
       小结
      
       第六章 少年先锋队的历史发展、文化意涵与地方实践
       一、少年儿童组织的历史演变
       二、童子军的诞生与在中国的发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儿童运动概况
       四、从少年儿童队到少年先锋队:组织的重整与发展困惑
       五、少先队的组织结构、仪式与象征物
       六、地方实践:北京市少先队的建立、发展与组织教育
       小结
      
       第七章 节日里的儿童:欢庆场景与教育文化建构
       一、节日的意义与教育功能
       二、家国责任:民国时期的儿童节庆祝活动
       三、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并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儿童节主旨的确定
       四、儿童做主角:节日庆祝大会
       五、新社会的幸福生活:适龄儿童参与的节日活动
       六、游行中的象征与规训
       小结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